民族乐器都包括哪一些?
民族乐器有:渔鼓、筝、琵琶、奚琴、唢呐、梆笛、二胡、木鱼、铜鼓、乐杵等。
渔鼓:又称道筒、竹琴。宋代已出现,是一种流行于湖北、湖南、山东、广西等地区的汉族传统乐器,常用于戏曲表演。
筝:又称古筝、汉筝、秦筝,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中国汉民族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琵琶: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奚琴:又称稽(同奚)琴,始于唐代。历史悠久、形制古朴。奚琴能机动灵活地演奏各种乐曲,声音抑扬顿挫,连续自如,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
唢呐:中国传统双簧木管乐器。早在公元3世纪,唢呐随丝绸之路的开辟,从东欧、西亚一带传入我国,是世界双簧管乐器家族中的一员,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使唢呐拥有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已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民族乐器有什么特色?
器乐作品地方风格特点的构成,从技术方面讲,它涉及到音乐的整个基本表现手段(曲调的音高关系、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速度、音区、力度、音色、演奏法、织体等)和整体性的表现手段,它们是组成—首器乐作品风格特点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根据我国传统民间器乐曲表现的特点来看,一般地来讲,地方风格的重要的组成因素为演奏技巧、民间传统习用的旋律展开手法、乐队组合几个方面。
(有用)
(没用)
民族乐器
弹拨乐器
拨弦乐器
体鸣乐器
弦鸣乐器
拉弦乐器
膜鸣乐器
圆号
电子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