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乐理小知识——爵士乐的即兴和生活中的随性

分类: 乐理基础

日期:2023-03-22

乐理小知识——爵士乐的即兴和生活中的随性


“现在,是中国做爵士音乐的最佳时代”,正准备于9月2日在东艺举行爵士音乐会的上海音乐人李泉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感慨。海纳百川的上海,在1949年之前就有过辉煌璀璨的爵士大乐队。而作为当今国际文化大都市,吸引了海内外爵士音乐人留驻上海各个演艺新空间,乃至在此生活。因而,此番李泉正是与这些留在上海的各国爵士音乐家一起登台,如果硬是要把这支乐队和这场音乐会翻译成中文,那就是“爵仕·李泉与爵士全明星音乐会”。爵仕,就是演绎爵士乐的人。
现在可以“随性”
爵士乐的核心是即兴,若是把即兴映射入生活,那就是——随性。早上刚刚骑完车的李泉,穿着运动装,在戏班乐队老板开的咖啡厅里谈及最近的工作与生活:“不再像年轻刚出道时那么认真地迁就市场。这十几年,相对比较闲云野鹤,脱离了唱片圈。”他补充道:“这也是因为唱片时代衰落了。”李泉平日也会去大学做讲座,惊觉音乐欣赏已经“断代”:“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去听唱片,他只在网络上听歌。”以往,要谈及音乐史,会拿出一张唱片来回味、印证。现在,“年轻人都不会听三年前的歌”。网络对版权保护的不严谨打击唱片业是全球现象,导致音乐人移步综艺圈——如果还想赢得市场,如果不那么想,那就继续做音乐本身,就像李泉。
李泉之所以投身于爵士音乐圈,不仅仅是因为年少时的本能爱好,还因为“经过多年经济、文化的积累,很多各国音乐人才都涌入上海,形成各类爵士音乐节、酒吧音乐会等,还有大批固定观众。”哪怕最近两年,留在上海的各国爵士音乐人演出机会锐减,但依然可以厚积薄发,寻找各种演出可能。这一次,他与爵士乐圈里朋友们合作的音乐会就是一例。“李泉与爵士全明星乐队”并不是一个十分固定的团队,其中既有上海人,也有生活上海多年的老外。例如小号手是来自澳大利亚的托比·马克。贯彻爵士乐的“随性”精神,每个人可能还有其他的乐团。例如钢琴手黄建怡、萨克斯李世海都有各自的乐队,之所以各有团队,也是因为各有其演奏风格。李泉自己,也游走在爵士乐、电子乐和古典之间,因而各有三个乐队组合。他在准备这场音乐会之余,还在准备一张以古典乐风格演绎华语流行经典曲目的专辑。
9月2日的这场音乐会,与2年前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的那场主推《十日弹》专辑的音乐会“完全不同。”李泉比较道:“2年前那场完全是放飞自我,不食人间烟火。”而最新这场音乐会:“跟人比较近——人的烟火气,感情、小孩,也是情爱与人间百态。”海报上歌单的最后一支曲目竟然是《My Way》,有点老派?“我个人很喜欢的”他答,符合他的价值观。这台音乐会的曲目,大部分不是他的创作作品,而是他对爵士乐的致敬,所以还有弗兰克·辛纳屈的经典曲目《Unforgettable》,也有李泉成名作《走钢索的人》。


爵士乐曾经尝试“叛逆”!


李泉年过五十,依然保持一年开几场音乐会、一两年出一张专辑。40岁后,他就只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因为20岁进入唱片圈以及娱乐工业,不可自主;此前,严厉的家教,也让他身不由己。
1969年出生在上海的李泉,因为父母被调往贵州六盘水而在4岁起就被要求学钢琴:“那时候,要回上海,就只能通过考试,考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虽然他并非出身音乐世家,但爷爷和父亲确实也摸过钢琴、小提琴。于是,父亲制定了严格的作息制度,确保李泉能按计划表从事。因此,李泉正如很多后来考进音乐学院的孩子一样,“我从来没想过要成为音乐家”。乐器演奏都是童子功,很多时候都是父母逼迫下,孩子到初中后才幡然醒悟:“我是喜欢音乐的”——但是,此前十年的苦练基本都要靠熬。
直至高三前,李泉都没有想按自己的意志过“随性”的生活,“对家,从来不说不。”虽然因为他考回了上海,在外公外婆家和爷爷奶奶家轮流生活,但父亲给他的日程表,始终是他的生活指南。直至高三那年的冬天,他忽然离家出走,真的风餐露宿了十几天。直至除夕,他想起来每年除夕都是和外婆在一起的。于是,他在一个平素看起来不与他走动的同学家里,把自己收拾干净,除夕去了外婆家。
于是,父亲完全懂得了儿子的内心,就再也不给他设立行为规范了……以专业课第一名的身份,李泉选择了他喜欢的流行音乐,然后发现要推广唱片就要陷入另外一种“行为规范”……“40岁后我就写自己想写的,唱自己想唱的,这个月才知道下个月会做什么。这样,挺好。”
如果一切不可逆,那就顺其自然。这样想来,可以理解李泉为什么喜欢《My Way》,歌词里都写了:“什么是人?他拥有什么?如果他不拥有自己,那他就一无所有……我走自己的路,是的,自己的路。”他欢迎大家来看:“我们这5个人的乐队,可能背后代表了500个在上海生活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家。能让风格各异的艺术家都愿意来这个国际大都市生活,上海是多么不容易。”




爵士乐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路程?

黄勇:当代中国开始接触爵士乐大体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我们这代音乐人当时对这种音乐形式一无所知,经历了那种初见的惊喜,非常着迷于它变幻莫测的魅力,开始在模仿中感受和摸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中国能欣赏到纯正爵士乐现场演出的场所大多是在五星级酒店里,爵士酒吧寥寥无几。
大约从2003年起,北京的酒吧、Livehouse等场所对爵士乐演出的需求开始增加,邀请一些乐队进驻表演,最初主要是演出已有的外来作品,但很快,一些本土乐队因创作了新作品而受到圈内广泛关注,原创曲目频繁出现。
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酝酿自己的爵士音乐节。北京九门爵士音乐周始于2006年,初衷是觉得既然国内有了这么多爵士乐原创作品,应该有个机会让大家一起演出、交流和梳理。
2010年前后,中国爵士乐环境有了明显变化,在北京、上海这类城市,爵士吧随处可见,爵士乐手也从“摸索的一代”发展为“涌现一批批新人”,勃发的力量带给人非常强烈的感受。
2013年12月,第八届九门爵士音乐周开幕,中国音乐家协会爵士乐学会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中国爵士音乐家终于有了自己的“大本营”,一切“生长”感觉都上了轨道。
当下,尽管不可避免受到疫情的影响,但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并未有实质上的减速或停顿。就在不久前,国家大剧院举办了台湖爵士音乐节,十几支乐队、近百位爵士乐演奏家参与其中,盛况不亚于疫情之前。从线下到线上,音乐节辐射到非常广泛的观众群。
可以说,爵士乐在中国依旧在一条充满生机的道路上前行。


以上是:乐理小知识——爵士乐的即兴和生活中的随性的相关内容。

资讯发布者

放些歌仔听听
关注TA

相关百科

巴萨诺瓦

巴萨诺瓦(BossaNova),在巴西官方语言葡萄牙语里指"崭新形态"(NewStyle),它作为一种音乐诞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58年。 巴萨诺瓦(Bossa Nova),是一种融合巴西森巴舞曲和美国酷派爵士的一种"新派爵士乐",承袭choro和samba-cancao的部分特色而又自成一格,乍听简洁轻快。巴萨诺瓦结构复杂;乐器的音阶或和弦转换的行进方式变幻莫测,往往乍听下以为可以掌握旋律的起落和节奏,和弦一转换后即捕足不及。它的旋律可以是行板(andante)或中板(moderato)速度进行。

新奥尔良爵士乐

1895年出现的音乐,新奥尔良爵士乐(New Orleans Jazz)是爵士乐最早的音乐风格,新奥尔良爵士讲究合奏,给人的感觉是激烈、兴奋并充满生机的。乐队编制一般为小号(或短号)一至二人吹奏主旋律,单簧管一人吹奏副旋律,长号一人吹奏固定低音贝司(或大管)、鼓各一人担任节奏。后来又增加了萨克斯,使其从此成为爵士乐队的一大特色。

融合爵士

融合爵士兴起于七十年代,是爵士乐的分支之一。只要你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胆量,任何音乐都可以成为爵士乐的调料。 如今所谓的融合爵士一般是指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融合了摇滚乐、世界音乐等成分,同时也融进一些流行音乐元素的爵士风格。因此,融合爵士给人的感觉是既新鲜又流行,而又不失爵士乐的色彩。

迷幻爵士

迷幻爵士的历史可追溯至四十年前,迷幻爵士乐互联网上有的人直译做酸爵士的‘Acid Jazz’其实正确的应译做迷幻爵士。早在五十年代已经有爵士乐手尝试以更具节奏感的手法去演绎爵士乐,所以便大量加入歌唱于其中,使到曲目可以用来跳舞,以平衡当时被认为太过平板直接的‘Cool Jazz’。

自由爵士乐

自由爵士乐(FreeJazz)是以创始人OrnetteColeman在1960年灌录的专辑《FreeJazz》为名,同期的代表人物包括CecilTaylor和AlbertAyler等人,後期的倡导人则是约翰柯川(JohnColtrane)。自由爵士乐是舍弃在它之前的爵士乐和弦结构,重新建立自己一套松散、自由的集体即兴演奏方式的音乐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