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为什么中国的流行音乐火不到国外,但是国外流行音乐却在中国爆火呢?

分类: 音乐资讯

日期:2022-09-11

中西方流行音乐文化的原因分析:

季羡林先生指出:“思维模式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思维模式的不同,是不同文化体系的根本不同”。中国文化从本质上讲属于情感文化,西方文化属于哲理性文化。在这样迥异的文化影响下,中西方的思维模式也大相径庭。中国人偏好形象、直观思维;西方人偏好概念、逻辑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中国人以“乐”为单位思考“音乐的道理”,追求“情感文化下的主观与虚无”;而西方以“音”为单位探究音乐如何构成,探索“哲理性文化下的客观和实用”, 这是中西方流行歌曲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




流行歌曲就中西方音乐渊源而言,中西方迥异哲学观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流行音乐文化的.上述差异。中国的流行音乐的情感文化可说是源于先秦诸子的哲学,甚或是源于古代的钟鼎的花纹及原始壁画的动物飞腾之象,可以看到,飞舞跃动之 美始终是中国诸艺术的主要特色。而欧美音乐的哲理性文化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数学与几何学的科学性及数理协调性,极力强调哲理性文化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哲学观的根本差异也导致了审美观的天然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这与欧美音乐音乐求深刻、重理性,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欧美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体而言,中国音乐文化处处流露出“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天人.合一之美”、“佛家的空灵禅意之美”,美在一种主观、虚无的哲学审美文化,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反观西方,流行歌曲文化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突出“情”对“景”的真实再现和重构,较为客观、实用。




不可否认,中西方流行音乐因其哲学观及审美文化背景的千差万别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特色。中国音乐对主观情感的追求与欧美音乐对客观哲理的探索衍生出了中西方不同的流行音乐形式。但音乐.是无国界的,文化的差异也不该成为音乐.沟通的障碍,相信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中西方音乐也会取长补短,彼此促进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加美妙的视听文化。

资讯发布者

喜欢电音,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关注TA

相关百科

歌曲

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词曲一一对应。 歌曲的创作一般有三种方式: 一是先有文辞,后据之谱曲;二是先曲后词,依声填词;三是通过已有曲或词,重新谱写词曲,属于改编或翻唱。 而唱法又分为一人独唱,多人齐唱,多人多声部重唱、对唱、联唱、领唱、齐唱或合唱。 歌曲带给人们的是全方位的听觉享受,优美的旋律使人能够产生高尚的想法,丰富人类的感情,促进他们理解人类情感的深邃内涵,达到心灵的和谐以及与自然的契合。 歌曲是音乐艺术中规模最小、篇幅最短、形成最早和影响最大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歌曲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共同度过了漫长而艰辛的悠悠岁月。歌曲深深地扎根,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是人们用来陶冶情操的方式。

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popular song,pop song,缩写pop),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流行音乐的特点是: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是指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欧美音乐

欧美音乐 ( Western music ),泛指来源于西方国家( 欧美地区,一般意义上包括北美、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的音乐,歌曲语言多以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俄语为主。其中以流行音乐最具代表性。欧美音乐一般包括另类音乐、蓝调音乐、古典音乐、乡村音乐、舞曲、爵士音乐、拉丁音乐、雷鬼音乐、摇滚乐等类型。

曲艺音乐

曲艺又叫说唱艺术,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讲唱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综合的中国传统艺术。音乐是曲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乐器伴奏两种成分,而以唱腔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