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分享关于笙养护的小知识——笙的保养技巧分享

分类: 乐器知识

日期:2023-05-04

分享关于笙养护的小知识——笙的保养技巧分享

笙在民乐中是表现力最广的乐器,那笙应该怎么养护 ?笙的历史悠久,能奏和声,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笙养护的方法

首先把笙苗从笙斗上卸下来,用酒精浸泡笙斗,再用清水清洗净,然后用细铁丝穿上绒布,做成桶子来清理笙苗的灰尘。卸簧片时不要用硬刀片,不要直接往上掀起来,这样会损坏簧片。薄一点的簧片时间长了,用的次数多了就会出现凹凸不平,会造成吹吸不一样效果。

正确的方法是先用硬刀片把两边的黄蜡去掉,把簧片取下来,把簧片上面上的点头和绿用软刀片刮掉,刀片要顺着簧舌刮。力度不要太大,否则会刮坏簧片,刮到簧舌的地方食指肚稍微顶一下轻轻地整,如果不平整,就要调簧舌。调整簧舌时,要特别小心,因为簧舌很软很脆,容易断裂,所以需要小心谨慎调理,才能达到发音顺畅。



刮完簧片后,会有刮掉的脏东西留在上面,用手指轻轻地的弹几下,就会干净的。清理笙角里面的脏东西,不要用锋利的刀去清理,要用稍硬点的细长物品能把笙角里面的杂物清理掉就行。然后粘簧片,把烙铁烧热后把黄蜡均匀地涂在笙角上,放上簧片,不让摊开的黄蜡碰到簧舌,焊簧片要一气呵成,不要一点一点的往上填。高音簧片要在簧角内灌入适当的黄蜡,以保证发音的灵敏度。最重要的是封上面的插角口,此处气口最大,烙铁温度一定不能高,烙铁要垂直,避免黄蜡粘到簧舌上。粘好簧片后,用软刀片轻轻刮掉簧片与笙角上残留的黄蜡即可。



笙体内部就是指笙斗内的部分,其中包涵笙苗的笙脚及其上面的簧片,簧片是使笙发音的最重要的部分,上面包涵簧舌、铜绿和点三个部分,簧舌是在一片簧片的中间嵌出的部分,并不脱离于簧片,附着在整片簧片上的是一层铜绿,在簧舌的顶端有一个红色的小点,用来校队音的高低,那就是用朱砂或者银朱与蜂蜡熬制成的“点”。我们在平时的联系与演奏中,常常会有由哈气而结成的水珠附着在簧片上,那样就会影响到簧舌的正常震动。所以在乐器的使用后要经常打开笙斗,晒干里面的水,以便簧片能够再次正常发音。笙是件很娇嫩的乐器,不能受剧烈的震动,蜂蜡的粘合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当蜂蜡的粘合度不佳时,剧烈的震动会导致粘合在簧舌上的点掉落,那样就会导致音高不准。



笙的种类有很多,外形有方的、圆形的、长嘴的、短嘴的等。目前在淮北梆剧戏曲应用中大部分都是使用的传统方笙。有14簧、17簧、21簧、36簧等等。现在皖北使用较为多的是十四簧木斗方笙,这种笙的特点是,笙斗是紫秋木制成,用古老的本漆制成,有很强的优越性,耐水,耐风化;笙苗由皖南山区的紫竹制成,笙簧由响铜纯手工制作,音色优美,纯正,易学,便于携带,不易拔苗,是民间演奏的最佳选择。以上就是关于分享关于笙养护的小知识——笙的保养技巧的相关分享。

资讯发布者

喜欢电音,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关注TA

相关百科

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抱笙

抱笙是芦笙的一种,是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苗、侗、水语都称梗 。苗语又称嘎斗、嘎杰、嘎东、嘎正等。侗语又称梗览、梗览尼、梗劳等。瑶语称娄系 。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 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经过 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竹笛

竹笛,汉族乐器名,中国传统乐器。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 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

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 ,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音域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多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