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奏鸣曲式和奏鸣曲区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10 发布用户: KoLaoYe 标签: 奏鸣曲式 奏鸣曲

问题概述:

奏鸣曲式和奏鸣曲区别是什么?什么是奏鸣曲?

奏鸣曲式和奏鸣曲区别是什么?

奏鸣曲是主调音乐中最重要的音乐体裁,它是指一种大型器乐曲式,与康塔塔相对。理解了它对理解古典音乐中的其它曲式就不会有很大的困难。要理解奏鸣曲,首先要分清奏鸣曲和奏鸣曲式这两个概念。

奏鸣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奏鸣曲只是其第一乐章规定比较严格,其它乐章只要在速度和情绪上能够相配即可。整个奏鸣曲在速度上构成:快-慢-快的结构。这源于德国式前奏曲,也很符合人的听觉习惯。还好法国式前奏曲没有很大发展,否则可能还会有另一种慢-快-慢的奏鸣曲。
奏鸣曲式的构成分为三部分:1呈示部,2发展部,3再现部。当然还可以在呈示部前加上引子,在再现部后加上尾声。呈示部往往由两个主要旋律构成,一个是主题,一个是副题。它们在旋律、节奏或调性上要有所对比。这就如同一个事物总是有它的对立面。这时两个旋律采用主调。发展部的音乐素材取自呈示部或由作曲家另写。发展部将这些素材加以变奏和充分地发展,在这一乐章充分展示作曲家的音乐智慧,也会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再现部将呈示部的两个旋律在属调上完全再现或部分再现,当然在主调上再现的例子也很多。在属调上再现,回到主调结束时会更有力一些。

什么是奏鸣曲?
奏鸣曲(sonata)一词在16世纪时,原是对用于演奏的某些类型器乐曲的泛称,以区别于演唱的声乐曲康塔塔(Cantata).到了18世纪,随着奏鸣曲式(sonata form)结构的成熟,奏鸣曲一词便成了包含有奏鸣曲式在内按一定模式构成的大型器乐独奏套曲的总称,如“钢琴奏鸣曲”,“小提琴泰鸣曲”等。这种被称为奏鸣曲的套曲,通常由三至四个乐章构成;其中第一乐章(在古典时期)是由奏鸣曲式写成的,与此同时,一些大型的重奏与合奏套曲,如“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交响曲”等,虽然不叫“奏鸣曲”,但都是按奏鸣曲的模式构成的. 它们第一乐章的结构,也是奏鸣曲式,所以又有人将这类套曲称为交响奏鸣套曲。

您觉得这个回答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没用)

音乐相关百科

奏鸣曲

奏鸣曲(Sonata),是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的器乐套曲。奏鸣曲的概念是在16世纪作为器乐演奏的作品而确立起来的,以与声乐演唱作品的康塔塔相区别 。 奏鸣曲于17世纪初才专指某种特定的器乐结构形式 。其常为三或四乐章的大型套曲结构,第一乐章大多为奏鸣曲式快板 。

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 sonata form,“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 所谓“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 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1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1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见到。

音乐力度

音乐力度,指曲谱的高低强弱,也指物理概念中的力量强度。音乐力度变化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它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并造成音乐的对比和发展。音乐力度的表现力是相当丰富的,可以说它是一种富有"魔力"的音乐要素。

标准音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音的标准高度,历代不尽相同。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第一国际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为“标准音”。

乐音

发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而产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称乐音。如钢琴、小提琴、二胡等都是能发出乐音的乐器。乐音是音乐中所使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音乐中的旋律、和声等均由乐音构成。

音名

音名(pitch names),是一个音乐术语,是指CDEFGAB字母,它们的音高是固定的。

音组

由于乐音体系中有八十多个音,但仅有有限的几个音名,因而便产生了许多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于是便产生了音的分组,这就是“音组”。

音区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厚重之感。

音域

音域是指某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厚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