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鸣曲式和奏鸣曲区别是什么?
奏鸣曲是主调音乐中最重要的音乐体裁,它是指一种大型器乐曲式,与康塔塔相对。理解了它对理解古典音乐中的其它曲式就不会有很大的困难。要理解奏鸣曲,首先要分清奏鸣曲和奏鸣曲式这两个概念。
奏鸣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奏鸣曲只是其第一乐章规定比较严格,其它乐章只要在速度和情绪上能够相配即可。整个奏鸣曲在速度上构成:快-慢-快的结构。这源于德国式前奏曲,也很符合人的听觉习惯。还好法国式前奏曲没有很大发展,否则可能还会有另一种慢-快-慢的奏鸣曲。
奏鸣曲式的构成分为三部分:1呈示部,2发展部,3再现部。当然还可以在呈示部前加上引子,在再现部后加上尾声。呈示部往往由两个主要旋律构成,一个是主题,一个是副题。它们在旋律、节奏或调性上要有所对比。这就如同一个事物总是有它的对立面。这时两个旋律采用主调。发展部的音乐素材取自呈示部或由作曲家另写。发展部将这些素材加以变奏和充分地发展,在这一乐章充分展示作曲家的音乐智慧,也会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再现部将呈示部的两个旋律在属调上完全再现或部分再现,当然在主调上再现的例子也很多。在属调上再现,回到主调结束时会更有力一些。
什么是奏鸣曲?
奏鸣曲(sonata)一词在16世纪时,原是对用于演奏的某些类型器乐曲的泛称,以区别于演唱的声乐曲康塔塔(Cantata).到了18世纪,随着奏鸣曲式(sonata form)结构的成熟,奏鸣曲一词便成了包含有奏鸣曲式在内按一定模式构成的大型器乐独奏套曲的总称,如“钢琴奏鸣曲”,“小提琴泰鸣曲”等。这种被称为奏鸣曲的套曲,通常由三至四个乐章构成;其中第一乐章(在古典时期)是由奏鸣曲式写成的,与此同时,一些大型的重奏与合奏套曲,如“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交响曲”等,虽然不叫“奏鸣曲”,但都是按奏鸣曲的模式构成的. 它们第一乐章的结构,也是奏鸣曲式,所以又有人将这类套曲称为交响奏鸣套曲。
(有用)
(没用)
奏鸣曲
奏鸣曲式
音乐力度
标准音
乐音
音名
音组
音区
音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