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团如何合作演奏?
正确领会乐队指挥、乐队首席、各声部首席的演奏意图。
首先看指挥。交响乐团演奏员必须学会看指挥。一个好的指挥是整个交响乐队的中枢,是交响乐演奏中的灵魂,而不是简单的“打拍机器”。不同的指挥对同一部作品的处理往往不同,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风格。指挥的一举一动不仅包含了音乐的节奏变化、强弱对比,更重要的是他《她)领导着整个交响乐团去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形象、处理音乐感觉的细微变化以及各近段间的连接、声部间的交织配合、各声部音色、音准平衡的细微调整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指挥的每一个身体语言来传递给每一位乐团成员的,演奏者应当尽快学会看懂指挥的身体语言,并以最快的反映准确地执行。这是好的交响乐团的重要标志,也是好的演奏员的重要标志。
其次,看各声部首席,在乐队中,演奏员的眼睛和耳朵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认真注视自己乐谱里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渐强渐弱的符号,并尊重本声部首席标记的各种弓法和指法,领会首席的演秦意图,以确保各声部的步调一致和音色的统一。
最后,还要时刻注意乐队首席,他的作用犹如群龙之首,是继指挥之第二重要人物,如果乐队中每一位演奏员都能注意到乐队首席的动作,无论是在节奏,速度,力度以及乐曲表现上都能达到随之而动,步调一致。
交响乐团乐器之间如何配合?
弦乐器组
是交响乐团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这是因为弦乐器组拥有宽广的音域,又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弓方法而获得各种色彩和力度的变化。弦乐器便于秦出悠缓的长音,而不必象管乐器那样需要经常换气,可以自始至终不间歇地演奏,此外弦乐器那格外温暖和富于表情的音色,最适于表达人的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体验,所有这些,很自然地使弦乐器组成为整个交响乐队的基础。
弦乐器组
弦乐器组包括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1o)和低音提琴(Bass)四种乐器,这些乐器的形状大致相似,只是体积大小不同,相应地各自的音域也不一样。
小提琴在弦乐器组中体积最小,音域最高,它的表现力格外丰富多样。在演奏技术方面,小提琴在全乐队中也最灵活,它适于演奏任何速度和形式的乐句,包括带有和弦式进行的乐句。因此,小提琴在乐队中总是起着主导的作用,它可以称为交响乐队的“心脏”。
中提琴的音域稍低,介于小提琴与大提琴之间,而在音色上则填补了二者衔接之处的空当,就像画家手中调色版中柔和的中间色,起到承上启下、独一无二的烘托、连接和支撑作用。如果在交响乐团中没有中提琴的话,那小提琴与大提琴之间将竖起一道生和难以逾越的鸿沟,到那时,小提琴与大提琴就不是亲密无间的“姐妹”关系,而是彼此相对立的“抗争”关系,这样一来,整个乐队将失去必要的平衡感。
大提琴的声音比中提琴低一个八度,但是它的音色却比后者明亮、深厚。大提琴便于演奏宽广的歌唱性旋律,同样也能演奏朗诵式的宣叙调。换句话说,它便于抒发安宁的心境,也能够体现内心的激动。
低音提琴的音域最低,在乐队中多半起低音基础的作用,低音提琴较难演奏快速活跃的旋律,也极少担任独奏,但它同大提琴一起演奏旅律时却有很好的效果。
强调共性《整体),削弱个性(个人),共同完成整体创作为了共同完成某一音乐作品,在合奏演出过程中共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声部的整体演奏时,不能突出个人,而要把个人的演奏融入到整个声部中。用耳朵听其他演奏员的演奏,去靠他们,尽里做到像一个人在演奏的效果。如果每一个演奏员都能做到彼此听到其他演奏员的音乐,这样就能感觉得到自己的演奏是非常完美的。这就是整体统一的音乐共鸣,是非常重要的。
除注意用耳朵听自己的音准、节奏、力度同本声部音色是否一致,是否融大一体的同时,还要仔细地听其他各个声部的演奏等等。乐队是一个整体,是各个声部之间默契配合的集体行为。在整体的乐队演奏中,自己担当的无论是伴奏还是旋律,都要用耳朵来鉴别自己演奏的音色,音准,节奏,力度的质里以及音乐表现等诸多因素之中来找到自己的演奏的最佳位置。
(有用)
(没用)
交响乐团
曲艺音乐
Solo(音乐)
音乐结构
CHAMBER POP
Groove(音乐)
世界音乐
不插电音乐
live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