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ve Party的起源:
Rave Party最初起源于70年代,但定型于80年代,开始于罗兰TB-303鼓机创造出来的一些电子音乐风格,最初完全属于地下文化,跟主流不搭边。最早的
Rave Party是违法的,在英国先行,没有任何盈利性,有DJ放歌,有人群跳舞,人们沉浸于狂欢之中。
Rave Party的发展:
因为Rave Party一开始是完全搭配Drugs存在的,所以这样的活动往往十分隐秘,不可能像如今已经发展到每家每户。Ravers会去寻找一些废弃的厂房或者仓库,如果没有这样的场地条件,可能会出现在任何一种空场地,只要够隐秘,不会被警察发现,Rave Party就可以成立。数十个人在一个空场地,包含一位DJ,自由舞者则在场地里享受音乐带来的振奋,这便是最简单的时候。
正是因为Rave Party,才有了仓库派对,相互依存。可以说,仓库派对是Rave Party最早的形式,是Rave Party真正意义上的初衷。Club也好,Bar也罢,一开始都是无法包容Rave Party的,甚至当时也不存在这种形式的音乐节。80年代中期,Rave文化遍布英国各大城市,主要是伦敦/曼彻斯特等等,后来影响全世界,Ibiza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才渐渐演变为全球顶级的派对中心。
一直到90年代,Rave Party才脱离了仓库派对,慢慢在夜店,在Disco舞厅,甚至在一些室外,都纷纷出现,可以说如今的Rave Party已经不难区分了。基本上所有派对,只要有对电子音乐的追求,只要一群人在舞池能跳舞得起来,只要看起来像是一场真正的派对,而不是一堆人各玩各的丝毫不跳舞,那么都可以算是Rave Party。仓库派对的定义事实上十分容易,在空场地搭建/举办的派对,就是仓库派对。
随着仓库派对与Rave文化交叉的几十年发展之后,Rave Party才开始扩大规模,最早的仓库派对最多也只能做到4000多人,21世纪Rave Party真正发展到音乐节模式,则全世界都出现了大量数万人规模的这种音乐节,也就是电音节。从零几年到现代,电音节的发展呈飞奔趋势,零几年就已经存在的电音节,如今要么已经没了,要么发展到了数十万人的规模,起码也有几万人。Rave Party随之开始在体育馆举办,虽然在国内比较少。
国内的仓库派对现状却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直到近几年,仓库派对才开始在国内愈发壮大,仓库派对也不是字面上的“在货仓举办派对”,例如这次会在琶醍的包装车间举办的Code Future就是绝对意义上的仓库派对。80年代到90年代伦敦有很多这样的场景,场地平时是完全空旷的,即便是办Rave Party,人们也不愿意花太多钱在搭建上。仓库派对在西方衰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音乐节和夜店走向高峰,体育场则是室内的新王。
这一方面,国内的仓库派对起码还能再火爆个好几年,因为仓库派对不难举办,但未来可能主要的发展方向也与西方国家一样是音乐节和夜店。电子音乐资讯曾经观察过为什么国内很少有体育馆派对,要是想通俗理解,那非要叫成“室内音乐节”也无所谓了,但这样的说法确实不太专业。最终的结论是,国内的体育馆很少能支持到Rave Party这种形式,室内活动受束缚。在这一现状改变之前,仓库派对或许仍然会是中国室内派对的最好场景。
人们对仓库派对是没有感情的,因为人们并不了解Rave文化是怎么过来的,每一场仓库派对其实都在还原Rave Party的历史。现在的几乎每个人都在追求电音节,身边的乡亲父老都想去电音节,即便一些电音节的阵容真的没什么看点,即便很多人对阵容里的艺人一个都不认识,即便这些人说不出自己为什么要去电音节。仓库派对早晚是要死的,等世界上再也没有可以做仓库派对的场地的时候,仓库派对就死了。但现在,仓库派对还在。
(有用)
(没用)
Rave Party
曲艺音乐
Solo(音乐)
音乐结构
CHAMBER POP
Groove(音乐)
世界音乐
不插电音乐
live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