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乐理基础
日期:2022-12-26
一、声像太窄,这是一个在我们进行缩混制作时非常常见的问题。试着在制作音乐时首先考虑三个方面的声像分配,我们先要检测声音的宽度。
优质的混音作品应该听起来像是在完全立体声的全频声音中,覆盖了一层温暖的音频层一样。而较差的混音则让所有的东西都聚集在一个很窄的空间中,听起来非常混乱。
对于这一点,大家要确保要用好你那“简单”的声像工具。声像从中间到两端:一些特殊效果、打击乐噪音和合成器音效可以分布在极左或极右;背景人声可以设置得较远一些;主要的人声和贝司通常都会设定在最中央的位置。
然而尽管最基本的规则是这样的,但不要认为这些规则就不能打破。只要确保你最后的混音成品拥有非常宽广的声像音频,而不是只在一个位置有声音就好。调节你的音频声像,可以让你的听众们很容易就能在他们的音箱或耳机中区分出每个乐器的位置。
二、保持频段的清晰,刚才我们提到的是频率的声像宽度,现在我们来说说深度。没有什么事比你缩混出来的东西听起来像“闷罐儿”—样的效果更糟糕的了。
这通常是由于你使用了糟糕的监听设备导致的。好的监听设备会让你在缩混时听到完整的音频频率。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规则,就是将频率相同的乐器分开来摆放,就像对待那些调
三、太过杂乱,在我们指尖掌控之下的电脑,拥有许多难以言语的惊人音乐能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次在写一首新歌的时候,就要把全部的256个音轨全都占满。事实上,许多极美的音乐片段都使用了较少的声部和乐器进行录制。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Phil Spector所谈及的“音墙”理论。这个名字似乎从表面上看就是将所有能用到的东西都堆在一起,但实际上它所说的只是在良好的录音、声像距离和宏大声音的结合下,产生的优质的声音效果。
四、错误的音色,有时候有些音轨的声音听起来可能不太对,那是因为一些问题并没有考虑周全。有些问题很明显,就是使用的声音不合适。比如,你用合成器管乐代替了本来应该是用真实乐器演奏的部分,或将音频采样的音高或时值出了差错。
很多时候这些都源于你可能使用了那些无聊的插件预设音色,它们有的充斥着过多的不实用的效果,或是过于粗糙的音频采样。不过对于我所说的后者,请不要误会,一些lo-fi音乐反而却更希望得到这样粗糙的音频采样。总的来说,一切都要为你的整首歌的需要来制作出合适的音色。
五、歌曲的亮点在哪?在我们提到一些明显的混缩错误的同时,在你制作的粗糙demo中可能还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太平淡。也就说,你的音乐里缺少核心的东西能够抓住听众们的耳朵,能够让它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如果你的音乐做的足够好,喜欢的人总是会越来越多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听歌曲里的一些有趣的地方,那些就是能够让人立刻注意到它并余音绕梁的亮点。
六、错误的感觉,在我们作曲或缩混时,得到正确的“感觉”可能是我们最需要着重考虑的事情了。
如果你的律动是错误的,那么它会毁了整个舞曲的核心和灵魂,而即使是那种氛围音乐或没有什么明显律动的音乐,也需要有感觉。好歌之所以能成功的一部分就是把握住感觉和增强律动。
七、懒惰,很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音色和小技巧都的确有它们独到的地方,有时你正好需用它们对某个音轨进行准确地处理,许多制作人会不假思索地借用这些小技巧来处理自己的音乐,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上来就用。许多老的而实用的技巧会使你的音轨变得更平淡,所以你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好好思考一下到底该怎么用。
八、一些明显的错误,别找借口去逃避音准的问题,然而一些跑调的人声、旋律线,甚至无意的把音准改错都很容易让我们感到非常烦躁。对于这些所有的问题,我们要说:拍拍你脑袋旁边那两只叫“耳朵”的东西,好好利用它!
另一个较明显的问题便是底噪。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在最初模拟信号遇上数字信号之时我们便了解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如果你想制作出一个成品的话,那么你的确不应该听到这些噪音,也不应该让你的听众听到这些它们。
九、音量过大,总共有三个音乐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已经提到了声音的深度和宽广度,那么第三个方面便是高度,或者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即“动态范围”。这是指声音在最小声和最大声之间的比率。
十、太过完美,许多制作人都觉得电脑让音乐变得过于完美了,我们认为他们说的确实有些道理。我们并不希望我们制作出来的声音听起来像我们的父亲那会儿听过的那样,但现今发达的音乐制作技术让音乐变得太过于华丽,以至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音色相同、索然无味的声音。
以上就是关于“灵活的混音,业余混缩爱好者爱犯的十个错误!”的相关内容。
混缩
自动混音
缩混
Original mix
Virtual 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