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竹琴有哪些艺术特点?竹琴有什么价值?

分类: 乐理基础

日期:2023-03-25

竹琴有哪些艺术特点?竹琴有什么价值? 竹琴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曲艺,缘于商朝,一般在茶馆演出,很能反映四川的民俗文化,地方特色很浓,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唱腔又很优美,深受百姓欢迎。四川竹琴又称为道琴(情),初为道士劝善说道的古老艺术。以竹筒鼓、简板和碰铃伴奏演唱。民国初年始称为竹琴。其表现形态为:一般由一位艺人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组座唱的。


竹琴内容以说唱历史故事、历代英雄、好人好事为主,其表现内容包罗古今故事,世态百相,表现人性的七情六欲,抒发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既叙事又抒情。其唱腔有十五腔,十五调,抑、扬、顿、挫,委婉激越;道白有九种技巧;琴板伴奏有四十余种板眼(曲牌),悠扬清脆,悦耳动听,独特地传递出唐宋韵味(演唱唐诗宋词)、明清风格。有的川剧、汉腔里也有竹琴调。现在民间能收集到200余场竹琴口头唱本。


竹琴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并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经历代艺人口传心授传承至今。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已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竹琴说唱艺术渐渐被人们遗忘,传承人大量减少。由于此艺术历代都是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所有说唱剧本和技艺均仅存在于现在极个别掌握这种说唱艺术的艺人脑子里,无文字或图片的资料留存,竹琴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现在已高度濒危。历史价值:竹琴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娱乐中逐步产生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相传缘于商朝,历史悠久。是一项承载了数千年文化的民间艺术。明清以来,在云、贵、川、渝广泛流传,尤其是在重庆地区甚为流行,影响很深,发展成川东“中河调”一大派系,融儒、道、戏剧、民俗等文化于一体,自成体系。艺术价值:四川竹琴是四川人精神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是记录社会发展的典籍,是研究云、贵、川、渝历史和中国的依据,是承载四川风土人情、生活习性,表达川人喜、怒、哀、乐的活载体。竹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唱腔变化多端,伴奏形式复杂,表现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说事简洁明了,清晰透彻,表达意蕴丰富多彩,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以上是:竹琴有哪些艺术特点?竹琴有什么价值?的相关内容。

资讯发布者

放些歌仔听听
关注TA

相关百科

竹琴

竹琴,又名道琴、道筒、渔鼓。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道情”,也就是道士们传道或者化募时所叙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拨弦乐器

拨弦乐器是弦鸣乐器的一种。可以通过使用者的不同操作来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琴弦的震动来达到使用者演奏、抒情的目的。演奏者主要通过拨弦来完成演奏。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弦鸣乐器

弦鸣乐器, 由绷紧的、 振动的弦为声源的乐器的通称,通常用"弦乐器"称呼。当需要精确的、以乐器学、声学为依据的名称时,就用"弦鸣乐器"这个名词来代替"弦乐器"。 根据激励方式,它的三大基本类型分为:擦弦(friction)弦鸣乐器、击弦(struck)弦鸣乐器、拨弦(plucked)弦鸣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