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五线谱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分类: 乐理基础

日期:2023-01-21

五线谱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线组成的。的确,是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和四条平行的“间”组成的,它们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
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
由于音符非常多,所以“线”与线之间的缝隙也绝对不能浪费的,也就是“线”与“线”之间的地方叫做“间”,这些间也是自下往上数的。同“线”一样,最下面的一间叫做“第一间”,往上数是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五线谱有哪个要素?


1 五线谱的构成
2 高音谱号与低音谱号
3 音名与唱名
4 变音记号


五线谱的线、点、间有什么关系?


五线谱是乐谱中最常用的一种记谱方式。它由五条平行的直线组成,音符可以记写在五线谱的线上,也可以记写在两条线的中间,并且音符是在“线”与“间”之间交替标记的。当想要表示更高或更低的音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加线。想用五线谱完整地表达一首乐曲时,还要加入小节线和终止线,这样才能使一首曲子更加完整。关键词 五线谱、加线、小节线、终止线
五线谱是乐谱中最常用的一种记谱方式。它由五条平行的直线组成,音符可以记写在五线谱的线上,也可以记写在两条线的中间,并且音符是在“线”与“间”之间交替标记的。当想要表示更高或更低的音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加线。想用五线谱完整地表达一首乐曲时,还要加入小节线和终止线,这样才能使一首曲子更加完整。

五线谱的各线和各间
在五线谱上,音符越往下,表示的音越低,越往上,表示的音越高,如下图所示,五条线由下至上分别叫作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和第五线,线与线所形成的间从下至上分别叫作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和第四间。

五线谱的加线
五线谱的五条线所能表示的音是有限的,当我们要弹奏比五线谱第一线更低的音或比第五线更高的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短小的横线叠加在五线谱的上方或者下方,使五线谱表示的音域更加宽阔,如下图所示。五线谱的加线
五线谱的五条线所能表示的音是有限的,当我们要弹奏比五线谱第一线更低的音或比第五线更高的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短小的横线叠加在五线谱的上方或者下方,使五线谱表示的音域更加宽阔,如下图所示。

五线谱上的其他线
五线谱上除了横线之外,还有三种竖线,一种是用来划分乐句和节拍的小节线,被划分的区域叫作小节;另一种是用来表示乐曲告一段落的复纵线;还有一种是写在乐曲结束处的终止线。

以上是:五线谱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相关内容。

资讯发布者

一切为了电音
关注TA

相关百科

五线谱记谱法

五线谱记谱法 (Musical Notation) 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史要比数字形的简谱早得多。在古希腊,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声乐,歌词发音的高低长短是用A、B、C……等字母表示的,到了罗马时代,开始用另一种符号来表示音的高低,这种记谱法称为“纽姆记谱法”(Neuma)。

简谱

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 其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后经德国人改良,遂成今日之貌。一般所称的简谱,是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ti(中国为si),英文由C、D、E、F、G、A、B表示,休止以0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五线谱

五线谱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记谱法,通过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属于运用最广泛的乐谱之一。五线谱主要服务于键盘乐器,熟识五线谱是键盘手进行出色演奏的基础。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史要比数字形的简谱早得多。在古希腊,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声乐。到了罗马时代,开始用另一种符号来表示音的高低,这种记谱法称为“纽姆记谱法”。

柔板

柔板、慢板属于音乐术语中的速度术语,表示乐曲根据不同表现需要而行进的速度。柔板表示乐曲悠闲、柔和,每分钟拍数56;慢板表示慢慢的,每分钟拍数52。两者都属于慢速。除此之外还有快板、行板等,这些都是用来表示乐曲行进速度的,节拍的速率,大致分为三大类:慢、快和适中。

小行板

小行板,音乐速度术语,记号Andantino(每分钟70-75拍),指比稍缓的速度(即行板)稍微快的速度(有时可理解为微急的)。属中慢板。“行板”的意思是指“徐步而行”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