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五线谱

五线谱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记谱法,通过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属于运用最广泛的乐谱之一。五线谱主要服务于键盘乐器,熟识五线谱是键盘手进行出色演奏的基础。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史要比数字形的简谱早得多。在古希腊,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声乐。到了罗马时代,开始用另一种符号来表示音的高低,这种记谱法称为“纽姆记谱法”。

乐理 五线谱

五线谱

五线谱定义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和四条平行的“间”组成的,它们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


音符非常多,所以“线”与线之间的缝隙也绝对不能浪费的,也就是“线”与“线”之间的地方叫做“间”,这些间也是自下往上数的。同“线”一样,最下面的一间叫做“第一间”,往上数是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五线谱发展历史

一、字母谱的出现


乐谱这种能记录音乐的东西,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六世纪到四世纪之间的古希腊时期。
那个时期,古希腊人发展出两种用字母来记谱的方式,分别以字母文字和类似字母的图形来代表音高与音值,总体上可以分成记载声乐旋律的声乐谱,和记载器乐旋律的器乐谱。


到了六世纪的罗马时代,罗马教会修士包厄修斯援用古希腊的这种记谱方式,以拉丁文字母 A 至 P 来代表自然音阶上的两个八度,在乐谱发展成型的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过,这时候的字母谱中还并未出现五线谱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的“线”。所以,这种记谱法还不能看作是五线谱的雏形。


二、纽姆谱的出现


时间来到了九世纪。此时,世界上又出现了一种被称作“纽姆记谱法”的记谱方式。“纽姆”这个词源自希腊语「πνεμυα」(neuma),原本是表示点头及记号之意的。这种乐谱的最初形式就是以一条线为中心,在其上画一些表示旋律走向的线条,看起来十分抽象。


不过,这一条线的出现却可以说是一个从0到1的创举。没有这一条线,就不可能有后来五条线的五线谱。因为当时的歌曲主要还是靠的口口相传,所以这种记谱法仅仅只是记录下了旋律的上行和下行的方向,并不能像今天的五线谱一样标示出具体的音高。意思就是说,这种记谱法里面记录的可以是任意一个调的旋律,但你就是无从知晓这首曲子到底是哪个调的。


三、四线谱的出现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十世纪之后。当时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一条线的乐谱了,于是二线谱应运而生。过了几十年之后,三线谱又出现了。十一世纪,修士圭多·达·阿列佐开始以四线三间的谱表记载希腊的葛丽果圣歌,线与间之间代表音程上的二度,线与线或间与间则表示三度音程,这种乐谱被称为“四线乐谱”。

最开始的四线谱是用不同的颜色画成的,如红线代表F音,黄线或绿线代表C音,后来统一用黑线表示,只是在线的前端写上一个拉丁字母,以表示线的绝对音高。不过,此时四线的纽姆乐谱还并不能把节奏准确地表示出来。


为了更准确地记录音乐,就必须有一种对音的长短进行确定的方法。十三世纪,德国音乐理论家弗朗科在他的著作《有量歌曲艺术》中提出了对以后的西方音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量记谱法。这种记谱法可以明确地指示节奏,其中包括了三种主要的音符时值:长音符、短音符和小音符,音符时值都以三分法为主。


十五世纪时,四线谱里面开始出现了不同于之前的黑色实心音符(称“有量黑符”)的空心白音符(称“有量白符”)。接着到了十六世纪时,四线谱里总算是出现了小节线,这对明确一首曲子的节拍和节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四、五线谱的诞生


四线谱线谱发展到十六世纪时,方形音符已经开始有变成圆形音符的趋势了。可以说,此后的四线谱与现代五线谱的差距,只剩下一根线了。虽然在之前的十三世纪,就曾经有人使用过第五根线,但在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到了十七世纪之后,四线谱四线的形式被正式地改进为五线的形式,由此正式地宣告了五线谱的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的五线谱还没有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需要分开的意识,如果要写一首双手演奏的曲子,就会使五线谱变成“十线谱”。
十八世纪以后,五线谱开始成为西方古典音乐的通用记谱方式,并延续至今。


五线谱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五线谱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平行线组成的,当然还包括每相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间”。

五条线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间”也是自下往上数的。最下面的一间叫做“第一间”。往上数是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如果五线四间不够用,还可以添加平行线,如“上加一间”、“上加一线”、“上加二间”、“上加二线”、“下加一间”、“下加一线”、“下加二间”、“下加二线”等等。


在钢琴上,为便于称呼,把每12个键(包括黑白两种键)分成一组,如大字组(倍低音组)、小字组(低音组)、小字一组(中音组)、小字二组(高音组)等等。每组的白键从左到右依次用C、D、E、F、G、A、B七个字母表示,不过有的大写,有的小写,有的还有上标或下标(详见下图),方便称呼不同的键。


在钢琴上,琴键发出的声音从左到右是由低到高的,即相邻的两个键(无论黑白)发出的声音总是左低右高,右比左高半音。五线谱与钢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五线谱上的“线”和“间”表示的音高与钢琴的白键是一一对应的,即五线谱上所标音符的音高,只要弹一下对应的琴键就听到了。

二、五线谱的构成

五线谱是由音符、谱号、谱表三个主要的部分组成的

1、谱表:在五线谱中,由五条平行横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谱表。谱表有许多种类,比较常用的有高音谱表(又叫G谱表)、低音谱表(又叫F谱表)、大谱表和联合谱表。谱表不同,各线各间的音高位置就不同。

2、 谱号:谱号是用以确定谱表中各线间的具体音高位置的符号。其一般有高音谱号(G谱号),低音谱号(F谱号),中音谱号(C谱号)等。


3、音符:音符是记录音乐的符号,音符通常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符头,符干和符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