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余音声袅袅,人在画中游,民族乐器演奏的《春江花月夜》,让你大饱耳福!

分类: 乐理基础

日期:2022-12-31

余音声袅袅,人在画中游,民族乐器演奏的《春江花月夜》,让你大饱耳福!

《春江花月夜》既是一支被乐器演奏的古典民族乐曲,也是乐府诗题,唐代诗人张若虚曾以此为题写出了以 " 孤篇冠绝全唐 " 的长歌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是一幅烟波浩渺、纯净澄澈的春江之景。不论弹奏者用琵琶、古筝,还是钢琴,当《春江花月夜》音符从指间流淌出,琴声淙淙中,一幅绝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在听者头脑中,诗、乐、舞、画交相辉映,共同演绎着江南的良辰美景,勾起人们对宇宙、人生的哲思。《春江花月夜》可以说将诗、乐、画融为一体,但追根溯源,它和唐诗《春江花月夜》貌似并无直接关联。



据中国民族音乐学家杨荫浏的文章《从 " 春江花月夜 " 的标题谈起》,我们可以了解,乐曲《春江花月夜》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在上海公开演奏中,常用的两个名字是《夕阳箫鼓》和《浔阳琵琶》,该乐谱首见于 1895 年出版的李芳园的琵琶新谱,名字是《浔阳琵琶》。在 1924 年出版的沈浩初的养正轩琵琶谱中被称为《夕阳箫鼓》。总之,在抗战之前,杨荫浏没有听到过《春江花月夜》这一乐谱名称。据他推断,这一名称是 1930 年左右,上海大同音乐会为求新而改的名字。



《春江花月夜》由《夕阳箫鼓》改编而来,是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这首乐曲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经典中的经典。作为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该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尽情地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音乐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相似的旋律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同时,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展示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由古筝来演奏可以说是《春江花月夜》最经典的“打开方式”之一。古筝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在这首曲子中,古筝的声音与水声十分神似,有汩汩流淌的轻快音色,也有水波激荡的强烈音色,将月下江水的变幻万千“画”了出来。由于《夕阳箫鼓》本就为琵琶演奏,因此用琵琶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十分符合原曲的情调。琵琶也可像古筝那样时而宏大时而细腻,古代就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说法,足见琵琶乐声震人心弦的气魄。在这首曲子中,配合着时而激亢时而低回的配乐,仿佛让人置身于大江之中,面前便是连绵不绝的涛涛江水一般。

以上就是关于余音声袅袅,人在画中游,民族乐器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的详细介绍。

资讯发布者

一切为了电音
关注TA

相关百科

乐器演奏

“演奏的意思为用乐器进行表演。演奏形式包括独奏(由某件乐器单独演奏)、伴奏(用一件乐器或一个乐队来衬托歌曲的主旋律)、齐奏(用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乐器同时演奏同一个旋律)、合奏(使用多种乐器进行多声部乐曲演奏)、重奏(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乐器,每件乐器演奏不同的旋律)和领奏(合奏时由一个或几个人领头演奏)。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拨弦乐器

拨弦乐器是弦鸣乐器的一种。可以通过使用者的不同操作来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琴弦的震动来达到使用者演奏、抒情的目的。演奏者主要通过拨弦来完成演奏。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弦鸣乐器

弦鸣乐器, 由绷紧的、 振动的弦为声源的乐器的通称,通常用"弦乐器"称呼。当需要精确的、以乐器学、声学为依据的名称时,就用"弦鸣乐器"这个名词来代替"弦乐器"。 根据激励方式,它的三大基本类型分为:擦弦(friction)弦鸣乐器、击弦(struck)弦鸣乐器、拨弦(plucked)弦鸣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