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声调式,古代汉族音律。顾名思义,五声调式就是由五个音(而不是七个)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因此,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见到五声调式,它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
五声调式是以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来排列的,是由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的。由于这种调式是我国特有的,也可以称为民族调式。这五个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五声调式有下面几种:
1、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宫调式如《我和你》
2、以商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商调式”。
商调式如《太阳出来喜洋洋》
3、以角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角调式”。
角调式如《姐在田里薅豆棵》
4、以徵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徵调式”。
徵调式如《革命将士出征歌》
5、以羽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羽调式”。
羽调式如《康定情歌》
在五声音阶里,每一个音都可以成为主音,因此在每个调式的前面必须把主音的音高位置标出来,比如:以A做主音的宫调式,称为“A宫调”,F做主音的角调式称为“F角调”,D做主音的羽调式称为“D羽调”。
1、缺少半音和三整音这类音程的显得尖锐,宫角之间形成五声调式中的大三度(小六度),因此让人觉得特别好听。只有 do re mi so la
2、以大二度和小三度所构成的“三音组”是五声调式旋律进行中的基础音调。
五声调式演奏
自然大调的七个音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每个音之间都是二度音程,中间没有“间隙”;它的指法是由一个三音组与一个四音组通过大指转弯连接起来。
五声调式五声调式音阶中,角到徵、羽到宫这两对音之间的音程是三度,就是说在弹奏到这两对音的进行时有距离要“跨越”;它的指法是由一个三音组与一个二音组构成,在跨越角到徵、羽到宫这两个相对较长的音程后连接起来的。
这些特征不仅是五声调式音阶与自然大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的区别,而且是将五声调式音阶作为基本练习的重点和难点。
将五声调式音阶作为基本练习,虽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但在进行实际的练习时,还是应当遵循基本练习的一般方法。
五指练习
将五个手指一一对应地放在五声调式音阶的五个音上,就可以进行五指练习了。
五声调式在练习时要注意的是,角到徵、羽到宫这两对音之间的音程是三度,这相对于以前全是二度音程的音阶练习来说是距离较长的,所以在练习时就应着重解决。
接下来练习连音。连音要求保证音色、音量的统一以及两音的连续性。由于3、4指平时很少弹奏这样长距离的音程,4指又是五个手指中最弱的一个,所以在弹奏角音到徵音的进行时,4指可以不像弹二度音程那样直接下键,而是要将4指向要弹的音伸一下,才能完成下键动作;在弹奏徵音到角音的进行时,4指要保持稳定向3指过渡,同时3指要向角音的方向伸一下。这样的练习能够激发3、4指运动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大脑对3、特别是4指的控制能力。
前面讲到,羽音到宫音也是一对音程为三度的两个音。但是在上述练习中,羽音右手为5指,左手为1指,这样五指练习中就没有羽音到宫音的进行。这时可以用改用别的调式,如d商调式,就可以练习羽音到宫音的进行了。
在这个调式的练习中,左手3、4指,1、2指;右手2、3指,4、5指在音程距离较长的位置上。它们中间,除1、2指能够天然地适应这一较长的音程距离,其它的手指多少都会有点“吃力”。事实上也正是在“吃力”的情况下,才能够使手指得到锻炼。
按照这种方法可以推出用其它各个调式加以练习,如e角调式、G徵调式、a羽调式等。还可移至D宫调、E宫调、F宫调……等等。这样移调的练习使得五个手指各个指之间都可以得到充分地锻炼。特别能够锻炼2、3指,3、4指,4、5指的主动性,拉伸它们跨越运动的距离。使手指在弹奏五声调式音阶的进行片断时自如地运用。
音阶音列法
1.宫调式;3+2+1
2.商调式:2+2+2
3.角调式:1+2+3
4.徵调式:2+3+1
5.羽调式:1+3+2
巧用偏音法
我们借用一下民族七声调式的音阶即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宫(雅乐)可以看出清角到变宫是个四度而变宫到清角是个五度还有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七个音的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