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是不是有点过度分类了?
分类的目的如果能降低认知的门槛,提高认知效率,就是好分类。坏分类在生活里却比比皆是,音乐领域属于重灾区之一,都不只电子音乐,摇滚乐也差不多。音乐这件事上,所谓分类降低认知门槛和成本,其实主要是to 听众来说的,创作者真不太琢磨这事儿——至少创作的时候真不太思考这事儿。
适当的分类有助于听众寻找喜欢的音乐,有助于人们持续顺藤摸瓜。这是一个对听众和创作者双边都有好处的事。坏分类造成过度分类,是宣传噱头、媒体和某些评论者共同造成的。照例在讨论里先刨除用心险恶的坏的成分不谈,更多都是一知半解造成的混乱。按这种无下限的方式操作,我们可以给自己的音乐造分类。
电子音乐分类?
在国内,大家对于电子音乐,特别是电子舞曲基本都没什么好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子舞曲(EDM)里面的Big Room house和Bounce在中国逐渐往奇怪的方向演化了,后来甚至成为了喊麦标配,以至于我们现在提到电子音乐,只会想到了土、喊麦和DJ打碟,其实这只是浩瀚电子音乐门类中很小的一个分支。
电音风格根据大类划分为非电子舞曲与广义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往下划分又有House、Trap、Trance、Electronica、Dance、Techno、Bigroom、Dubstep、Hardcore、Drum&Bass等几大主流的曲风。
(有用)
(没用)
Cold Wave(电子音乐分类)
Neue Deutsche Todeskunst(电子音乐分类)
Onkyokei(电子音乐分类)
Afro Trap(电子音乐分类)
Collage(电子音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