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鼓的音色特点是怎样的:
小鼓音色清晰、明快,并伴有沙沙的声音,别具特色。小鼓击音比大鼓高,声音较结实,余音较短。小鼓属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小鼓常参加合奏或伴奏,与其它敲击乐器同时或交替击奏。演奏方式分为单奏、双奏和滚奏三种,其中滚奏法最具小鼓特色,双棰极迅速地交替敲击,发出颗粒清晰的音响,各种处理效果(如轻重、缓急的区别)可以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小鼓的分类:
壮族的小鼓
壮族的小鼓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各地。鼓框用杉木或杂木板拼合而成,呈扁圆形,鼓腰略成拱形,两面蒙以牛皮,皮面四周用单排大帽铜钉固定,鼓面直径30厘米、鼓高22厘米。鼓框外表涂以红漆,鼓腰周围置三个铜制鼓环(图)。演奏时,将鼓置于鼓架或木凳上,双手各执一木制鼓棰击奏,发音短促,音色清脆,常用于八音乐队合奏或为壮剧伴奏,是离不开的节奏乐器。也用于民族节日庆祝或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中。
土家族的小鼓
土家族的小鼓又称棋子鼓。流行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鼓框用一整段梧桐木或松木挖空制成。呈扁圆形。单面或双面蒙以牛皮或羊皮,皮边四周用鼓钉固定。规格不一,单面蒙皮的鼓,鼓面直径27厘米、鼓高15厘米;双面蒙皮的鼓,鼓面直径35厘米、鼓高18厘米,鼓框两侧各置一鼓环,两环间以鼓带相连。鼓棰木制,棰长20厘米,呈直棒形。演奏时,奏者将鼓带挂于颈项,使鼓面平置腹前,两手各执一棰击奏。为使行进中演奏方便,还在鼓框外侧围以较长竹片,并将竹片两端夹于奏者腰部两侧,使鼓身稳定不动。用于土家族传统民族节日和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它常与钩锣、溜子锣、冬子锣、头钹、二钹等乐器一起组成打击乐合奏,称花锣鼓,如再加一支唢呐演奏,则称吹锣鼓。棋子鼓在以上两种合奏中,都居于领奏地位,是土家族重要的节奏乐器。
西洋小鼓
西洋小鼓又称“小军鼓”,在各类乐队中与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与大鼓同时使用。但小鼓不象大鼓那样用来加强强拍,而是在弱拍上敲击细小的节奏,以调和音色,增强乐曲的节奏感。小鼓的音响穿透力强,力度变化大,还可以通过在鼓面上盖绒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来改变音色,能奏出各种气氛,表现力非常丰富。
(有用)
(没用)
小鼓
弹拨乐器
拨弦乐器
体鸣乐器
弦鸣乐器
拉弦乐器
膜鸣乐器
圆号
电子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