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的音色怎样控制:
一、弓子的使用方式
首先,弓子的触弦位置。在进行低音提琴演奏时,弓子应该与琴弦保持在90度左右,使演奏时的音色保持在较为松弛的状态。低音琴的体型较大,琴弦长,导致演奏的弦距长,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对不同的发音点进行调节,保证音色的统一性,并且根据作品所需要表达的情绪,采用对应的触弦位置,从而提高对音色的把控能力。其次,控制弓速。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通过控制弓速,保证音色的统一性,可以通过对弓速的控制,区别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绪。比如,可以通过慢速运弓产生低声吟唱的感觉。最后,手指对弓子的压力控制。低音提琴的握弓方式有兩种。第一种为德式握弓,这种握弓方法与握锯子的方式比较像,手掌向上,大拇指放在弓杆上。另一种是法式握弓,与德式握弓相反,手掌向下,除了大拇指,其他手指平搭在弓杆之上。演奏者在运用两种握弓方式时,都需要放松手臂,通过手臂的自重传达压力,使演奏的音色具有弹性[1]。
二、演奏姿势的把握
在低音提琴演奏中,演奏姿势分为坐姿与站姿两种,两种姿势能够使低音提琴呈现不同的音色。坐姿主要在交响乐团演奏中使用,具体有以下要求,第一,演奏者坐在凳子前沿,一只脚放在凳子踏板上,另一只放在地面,这样的坐姿会使人体前倾;第二,不能把低音提琴靠在腿部内侧,会影响提琴的共鸣和音色;第三,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放松,并且运用腰部力量带动全身,从而使大部分力量运用在演奏中,如果演奏者能够跟随音律进行摆动身体,会在演奏中呈现更好的音色。站姿一般用于独奏或小型室内演出中。站立姿势应该为,两脚分开站立,与低音提琴的抵柱呈现一个立体的三角体,保证演奏者能够稳定的操控低音提琴。并且让身体向前微倾,但是在演奏高音时,演奏者将身体向后倾,使低音琴靠近身体,便于左手按向高把位。与坐姿相比较,站姿具有不稳定性,在产生振动的情况下,影响低音提琴的音色。
三、发音点、弓速、压力对音色的影响
弓弦乐器的发音是由弓毛与琴弦的摩擦而产生的,其中发音点、弓速、压力是直接影响低音提琴发音的三要素。弓速是指弓子在琴弦上运动的速度,压力是作用在琴弦上的重量,两者之间成正比,一般情况下,需要加大低音提琴的音量时,应增加压力,调快弓速。反之,降低音量时,减小压力,放慢弓速。在运弓过程中,应注意手臂自然下垂的重量足以让琴弦振动,不需要刻意增加手臂力量,如果利用手臂进行下压,低音提琴发出的音色会显得僵硬、死板。并且增加手臂力量会导致手臂运弓姿势僵硬,也会影响发音。发音点与弓速、压力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演奏过程中,如果想让低音琴发出强劲、结实有力的声音时,发音点应该靠近琴码的位置,并且增加食指的压力,加快弓速,如果想在演奏中表现轻柔的旋律,需要将发音点靠近指板,并且减少食指的压力,让弓毛在琴弦上轻轻滑动,并且降低弓速。
低音提琴的音色特点是什么:
低音提琴音色比较低沉柔和,并且能奏出美妙的泛音,一般拨弦奏法可发出隆隆声,用于描述雷声或波涛声往往恰到好处,慢奏的时候效果较佳,不适宜快奏,高音部分音质比较纤弱动人。
(有用)
(没用)
低音提琴
弹拨乐器
拨弦乐器
体鸣乐器
弦鸣乐器
拉弦乐器
膜鸣乐器
圆号
电子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