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起源于哪里?
低音提琴,弦鸣擦奏乐器。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构造与小提琴大同小异。在提琴家族中音箱最大,有三根弦、四根弦、五根弦3种。最常用的是四弦低音提琴,四根弦相隔纯四度 (E1、A1、D、G) 定音;;常用音域一般不超过3个八度。
低音提琴的特色是什么?
低音提琴是弦乐器中形体最大的,音色极其低沉柔和,并且能奏出极美妙的泛音,拨弦奏法可发出隆隆声,用于 描述雷声或波涛声往往恰到好处;慢奏时效果最佳, 不宜快奏;高音部分音质纤弱动人。倍低音提琴体积庞大,需站立演奏。它有两种基本形制:一种属于六弦提琴一族,肩斜背平);另一种属于小提琴一族,肩较方,背微圆。
倍低音提琴是管弦乐队和交响乐队中的最低音声部,多充当伴奏角色,极少用于独奏,但其雄厚的 低音无疑是多声部音乐中强大力量的体现。贝多芬就常用它在交响乐队中演奏重要的旋律。如他在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开始时,用倍低音提琴演奏的宣叙调,有力地回绝了前三个乐章的主题动机。 还有圣·桑在他的《动物狂欢节》中,用倍低音提琴生动地塑造出笨重、庄严的大象形象 。
(有用)
(没用)
低音提琴
弹拨乐器
拨弦乐器
体鸣乐器
弦鸣乐器
拉弦乐器
膜鸣乐器
圆号
电子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