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歌曲唱法的特点是什么:
通俗唱法是遵循声乐艺术的基本原则,以情感为核心,以口语化为基础,把情、声、形体动作及话筒使用等技巧有机地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演唱方式和方法。它 是根据通俗歌曲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和不同时代人们对通俗音乐的审美要求、欣赏习惯,区别于美声、民族唱法风格的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声乐流派。
以往,有些人对通俗唱法持怀疑态度,认为通俗歌曲的演唱就是大白嗓喊唱或随意哼唱的,无任何演唱方法和技术上的处理。这显然是偏见、不正确的。诚然,我国 通俗歌曲的发展走了一段曲折的畸形化的道路。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港台、欧美的通俗歌曲大量涌人我国,极大地影响和冲击了大陆的流行乐坛。
80年代中期 继《走西口》、《月亮走我也走》之后,有大量优秀作品相继问世。而《绿叶对根的情意》、《一个真实的故事》、《青藏高原》、《不见不散》等艺术性较强的通 俗歌曲的出现,使演唱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近期R&B曲风的《爱我还是他》、《编号89757》,Hip—Hop风格的《我的麦克风》、 《快乐崇拜》等歌曲的出现,使通俗歌曲的演唱水平达到了另一个境界。
目前,我国的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并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这其间音乐作品多元化、风格的多样化决定了演唱方法应是多彩的,演唱风格应是个性化的。
通俗唱法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时有意借助电声的音响制造气氛,所以很注意话筒的使用方法和电声效果。
通俗歌曲唱法发音技巧有哪些:
1.声音位置
流行唱法讲究"高音低唱”,而美声、民族唱法则多运用”低音高唱”。演唱流行歌曲,往往采用以真声为主的演唱方式,从而表达出歌曲内容的真实感,更贴切我们生活的现实。所谓“音低唱”,越高的音越往下边唱,与气息结合起来。这样的声音听起来更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美声、民族唱法则多以假声或混声为主要演唱技巧,以抒发内心丰富的情绪变化。其所谓“低音高唱”就是指无论中音还是低音,都尽量与高音的声音位置统一,达到优雅的和谐。
2、呼吸方汲气媳运用
对于流行唱法来说,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呼吸的大小,而是呼吸系统的灵活性,也就是要保持呼吸器官的兴奋状态并充满活力。比如,人们的大笑、哭泣,小贩的叫卖声,操练的口令声等,这些都能捕捉到这种感觉。而在气息运用方面,流行唱法-般分为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和快吸慢呼。这三种换气访法是针对歌曲不同风格、节奏来交换使用的。
3、共鸣腔体
一般在演唱流行歌曲时,低音区和中音区尽量使用自然声,也就是俗话说的"大白嗓子”。同时,气媳与声音的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唱到高音时,由于音高已经超过自然音域,必要的使用共鸣腔体也是理所当然的。但这时用到的共鸣只有头腔共鸣的鼻腔、额窦等靠前的区域。这样,唱出来的声音不会像美声、民族唱法听起来过于立体,但同样又不乏精彩。
(有用)
(没用)
demo(音乐)
叮砰巷歌曲
歌曲
曲艺音乐
Solo(音乐)
音乐结构
CHAMBER POP
Groove(音乐)
世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