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音乐的曲调:
曲调也称旋律。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是音乐的本质,是音乐的决定性因素。曲调的进行方向是变幻无穷的,基本的进行方向有三种:“水平进行”、“上行”和“下行”。
相同音的进行方向称水平进行;由低音向高音方向进行称上行;由高音向低音方向进行称下行。曲调的常见进行方式有:“同音反复”、“级进”和“跳进”。依音阶的相邻音进行称为级进,三度的跳进称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跳进称大跳。
中国曲调的发展是怎样的:
中国的曲调结构和发展有类似的原则,由于民族间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要求的不同,因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变奏是中国民间音乐曲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有别于西方音乐的变奏,具有自己的特色。常见的是曲调加花变奏,变奏时结构并不改变,而是扩充或压缩音乐的节拍;另一种变奏形式,是在音乐变奏的同时加以展开或加入新材料,这是一种自由的变奏。有一些乐曲,在前句句尾与后句开头上采用承递的写法,实质上这也是一种变奏方法。
在民间音乐的曲调发展中,也常采用一种不间断的曲调对答法来展开乐思。它通过不同的音区、音色、强弱、快慢的对置手法,把乐曲引向高潮。音乐的重复也是中国展开乐思的重要手法,通过曲调的多次重复形成了音乐的力度;在音乐力度的增涨过程中,作曲者有意识地把重复的结构逐渐细分,以再次加强音乐力度;在进入音乐高潮时,通常只剩下了一个音作不间断的重复。虽然中西音乐曲调发展都采用了变奏、对比、重复的音乐手法,但各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在音乐结构原则方面,中国民间音乐广泛地采用起承转合的音乐结构,通过呈示、巩固、发展、概括来组织乐思。通过对中国古代乐曲的研究和分析,可窥见不少具有民族音乐思维的乐曲结构规律。例如,在宋代民间歌唱体裁“唱赚”的“缠达”中,由轮流交替原则而形成乐曲中的循环结构;从“缠令”中多曲牌结合而构成的联曲结构;唐代大曲中以不同音乐速度展开而构成的“散-慢-中-快-散”等结构。这些具有汉民族特色的结构原则,在今日的音乐创作中已继承下来,并得到了新的发展。
(有用)
(没用)
曲调
柔板
小行板
广板
庄板
小快板
中板(音乐术语)
行板
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