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你了解多少?

分类: 乐器知识

日期:2023-04-01

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你了解多少?对于低音提琴大家比较少听到,可能相比大家比较常听到的多是小提琴、大提琴,其实低音提琴在乐队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其发音结实有力,而丰满也深受大家的喜欢,那你知道低音提琴演奏技巧吗?不懂的朋友可以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低音提琴的持琴方法

1.站立持琴:演奏者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距离稍大于肩宽;琴靠在左腹股沟中,琴头略向演奏者身体倾斜(以人为中心,让琴靠着人,而不是人靠着琴);右手持弓,左手自然垂下放在琴的左上侧板上。

2.坐式持琴:演奏低音提琴所需要的椅子要比普通的椅子略高。坐式持琴时,左脚搭在椅子上的踏脚处,把琴右上侧的背板与侧板之间的边缘置于左腿跨沟处;右腿自然伸直靠到琴的右下侧板处(当然也有人把琴置于大腿的右侧);左手跟站式持琴的姿势一样,自然垂下放到琴的左上侧板上,右手持弓。


二、持弓

持弓方法不同是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多年来低音提琴在从形状和琴弦数量上的改变过程中,很多演奏者为找到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演奏方法,对持弓问题进行探索,使其更加趋于合理化而产生的。此外,由于各国演奏风格的不同,或是多年来形成传统演奏习惯的延续,使持弓不同这种现象存在至今,并自然形成了具有明显区别的两类持弓方式。第一类持弓方式,是因琴弓的弓座较宽,而用手掌握住弓座来演奏,被称为德国持弓方法,也称大弓。第二类持弓方式,是因琴弓的弓座较窄,而用手指捏住弓杆来演奏,被称为法国持弓法,也称小弓。

在德式持弓法中,还由于弓杆尾枕放的位置不同而又衍生出3种不同的持弓方法。第一种是将弓杆尾枕放在右手虎口偏向掌关节处,这种方法,拿法自然,容易掌握,能较好地发挥手指关节与手腕的小动作,是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第二种是将弓杆尾枕放在右手虎口正中位置,这是一种传统的老式持弓方法,这种方法更多地运用了小臂与大臂的动作来演奏。由于弓杆枕入的位置所致,束缚了手腕的动作,同时拉直了指关节,影响了手指的灵活。第三种是将弓杆尾枕放在右手食指第三关节的中间位置。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手腕比较灵活。

法式持弓方法中,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持弓方式,第一种与大提琴的持弓方法基本相同。这种方法能较好地运用手腕与手指关节动作,使用起来灵活方便,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第二种持弓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的区别是,拇指不捏在弓杆上,而是放在弓座上,这种持弓在演奏力度上有一定的增强。

持弓方法不同,对于演奏风格具有一定影响。关于这两类持弓的演奏特点,普遍概括为:“德国式持弓”演奏粗犷,声音扎实;“法国式持弓”声音细腻,灵活性好。


三、左手技术

通常人们认为弓弦乐器的右手,也就是右手技巧非常重要。是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低音提琴的左手却不同于其它弓弦乐器,它的琴弦总长150公分,指板长90公分左右,琴码高约17公分,琴弦张力大,相形之下左手压力就比其它弦乐器大的多。

低音提琴演奏员若在初学时没有得到正确的练习方法,在按弦时过分使用手指压力,在长时间练习下造成左手肌肉紧张,从而造成以后在左手技术上停止不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是:第一放松(精神首先放松);第二要有正确的练习方法,当你在练习过程中感到紧张,就立即停下来等放松后再继续练习,手形在低把位上,姆指与中指保持平衡,(形成一个轴型,给柔弦做好准备)。姆指也应该使用最小的压力来帮助按住琴弦,在换把时可以用紧―松一移动这样一个公式来描述解决紧张下产生的状态。

紧:手指肌肉功能在练习或者演奏中是在紧的状况下运动,这种运动就是按弦,按弦不是将指头死死地按下去,而应有弹性的感觉,不论哪个指头按弦,力量都应集中在那个指头上,在演奏快速乐曲时指头在触弦瞬间要有一定的力度,并且象拍皮球似的感觉,否则发出来的音模糊不清没有颗粒性。

松:(移动)低音提琴把位较大,音程宽,随时都得换把换弦,无论是快速乐曲,还是慢速乐曲,在换把时都是比较快的,否则手指就成了上滑或下滑音,或者手指在指板上惬硬地奔来奔去而且音也不会按准.同指换把时,在松的瞬间将指头抬起,但不要离开弦,右手力度保持最小压力限度.不同指换把时指头不能拾的过高,稍离开弦就可以了,上下换把时手指与琴弦应是弧型感觉。

做到左手放松,使小臂、手臂和手指作为一个整体来移动.有些学生用手指发动换把拖着小臂走,或者是相反的情况,结果是使手的形状在每次换把中都不一样.换把中有时手没有小臂的支持,有时小臂没有手的支持,如果巳形成毛病,请你放下弓子放慢速度从半把位滑到第四把位,体会内在整体移动的感觉、因紧张所造成的不良手型,有些人在换把时手指张得太开,或者缩得过紧,这些都是不利于音准和旋律线的进行.正确方法应该是保持手型,在换把前或换把后保持固定不变的手的形状。在换把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呼吸,有些演奏员对一连串的换把,或比较密集的音符如十六分音符或者是一些远距离的换把,在大脑中马上产生一种恐慌感,摒住呼吸,造成脸部和手的紧张,因而导致了音乐旋律的不正常进行。


四、换把

在建立起放松的手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把手臂、手和手指作为一个整体移动。小编认为,在低音提琴的声音体系中,是以拇指把位为一个分界线,拇指部位以上就像人类的真实音区,拇指部位以下就像人类的假声音区,所以在跨越真假声时要特别注意。意大利作曲家波泰希尼所创作的协奏曲作品第2号第一乐章中就涉及真假音区转换的大量篇幅,做好这一步左手拇指是关键。串把时一定要放松,上行或下行时用大臂带动手指,拇指不用力,只需要自然地搭上,这样声音才能自然。在其他换把练习时,演奏者应放下弓子,在弦上练习“滑上”“滑下”的动作直到形成手与手臂成为一体的,平滑的移动概念融会贯通。

另外,在换把时要事先判断好使用什么速度及两个把位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减少和消除换把痕迹,使手处在一个自由状态。经过练习以后,换把过程就会变得十分自然和流畅了。此外,要注意在移动时每个手指的正确位置的改变。一些演奏者在弦上把手指向后伸得太开,还有的则在移动之前把手指张大或缩小。要保证一个固定不变的手型,最好的办法是让不用的手指保持在所拉的琴弦上面,就像正要按这根弦似的。由于保持了手指间的正确距离,演奏者就会在换把过程中,能够较精确地获得更好的音准。

五、揉弦

揉弦是弦乐表演中非常重要的演奏手段之一,揉弦发出的音富有歌唱性,对表达情感、美化音色、增强声音的传播有重要作用。它赋予音乐动感和活力。我认为揉弦的含义为手指在固定音高的位置上由手指、手腕、手臂三部分上下波动相互协调完成。从柔弦的手法上来看:一是上下波动的幅度,二是上下波动的频率。一般的规律是高音区幅度小而频率快;音区低则幅度大而频率慢。揉弦的另一规律是由音乐性格来决定的,当音乐表现激动情绪和激烈斗争时,揉弦规律为频率快、幅度大;而当音乐性格平和而风趣时则表现中等频率和幅度。演奏优美而有些哀伤的曲调,则可把揉弦控制在平和的频率和稍大的幅度。

以上是: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你了解多少?相关内容。大家在练习演奏的时候最好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去避免自己的短处,想要演奏好低音提琴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这样才能有好的技术。

资讯发布者

Love and respect
关注TA

相关百科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double bass(BrE)/bass(AmE)),擦奏弦鸣乐器,又称倍大提琴、倍低音提琴、低音贝斯,是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弓弦乐器。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拨弦乐器

拨弦乐器是弦鸣乐器的一种。可以通过使用者的不同操作来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琴弦的震动来达到使用者演奏、抒情的目的。演奏者主要通过拨弦来完成演奏。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弦鸣乐器

弦鸣乐器, 由绷紧的、 振动的弦为声源的乐器的通称,通常用"弦乐器"称呼。当需要精确的、以乐器学、声学为依据的名称时,就用"弦鸣乐器"这个名词来代替"弦乐器"。 根据激励方式,它的三大基本类型分为:擦弦(friction)弦鸣乐器、击弦(struck)弦鸣乐器、拨弦(plucked)弦鸣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