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乐器)制作全过程详解?高档古琴(乐器)用什么材质做的?
古琴(乐器)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其历史长过绝大多数乐器,但依旧无法进行标准化的制作。因为古琴用的每块木头不同,用同样的制作工艺和设计,最后发出的声音都会是截然不同的。古琴的斫制要历时六个月到一年不等,其制作过程十分复杂。而一张好琴的判断标准与其声音、做工好坏密切相关。
和所有的木制乐器一样,选材是古琴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张古琴的价值。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理可得,无论是多么厉害的大师也无法用一块朽木做成一张好琴。并且木材经过时间的沉淀,在适合保存的环境条件下,结构会越来越稳定,但并不是意味着越“旧”越好。即使是完好的旧木材制成的新琴,也依然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年代久远的木材相对新材而言不易变形开裂,但老木也有适用性和局限性。
木头选取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出胚。根据形制图,做出样式。面板的形状做好后,要根据尺寸做出相对应的底板。配件主要指的是岳山、冠角和龙龈。这些配件是为了方便在下一步调音时使用。镶嵌岳山、承露、尾托等红木配件,也决定着一张琴的价值。一张古琴的好坏完全由它的音色来决定。调音之后,就可以进行合琴了,即通过漆和布把面板与配套的底板进行粘合固定。
上灰胎是后期工艺里面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容易出错的一步。琴体的每个部位都需要进行这项工艺。并且为了胎面的平整饱和,斫琴师需要进行反复打磨和补胎。在每道工序中,灰胎的厚度应保持均匀,并应放在温室里晾干。因为晾干需要很长的时间,灰胎干透后很硬,研磨非常费力,所以生产周期非常漫长。漆刚挤出来的时候很厚,需要用松节油稀释。上漆和上灰胎一样,需要重复进行多次,每次都需要在不同的方向重复进行。并且需要自然晾干后才能进行下一次上漆。
推光是一件力气活,需要斫琴师用手掌心对撒了珍珠粉的琴面不停地用力推。这项工艺是为了使漆面变得光滑,有极强的质感。通体琴面上的工序大致完成后,就要在底板安装雁足。雁足固定之后,就可以进行最后一道工序——上弦,由此可见,一张古琴的制造需要斫琴师对每一处材料,每一次工艺都有极大的专业度和细心,且每个过程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从古往今来不断产生变化的琴式中可以看出,古代斫琴家并不追求统一的形式,而是尽量发挥自己的艺术特色。可以说,古琴不仅仅只是一个乐器,更是凝结着斫琴家心血与巧思的“灵器”。
高档古琴(乐器) 用什么材质做的?
古琴(乐器)的木材一般讲究用老木。首先,琴人弹老木制成的琴不易有火气。其次,与新木材相比,老木不易变形、开裂,木性相对比较稳定。琴材的底面一般比面板要硬,也有底板和面板用相同木种的。古琴面板基本采用几十或上百年的杉木、青桐、泡桐老料。其质地疏松而坚,震动及声音传导比较好。
杉木发音刚劲清而亮,清透细腻而厚实。相较于桐木,杉木长久使用时稳定性会更好一些。现存几十、上百年的杉木老料相对比较多,所以现在专业古琴多采用老杉木为料。而青桐的松透性和传导性最佳,发音明亮醇厚。现代古琴与古时制作的古琴的最大的不同是,古代的古琴是丝弦的而现代改良成钢弦了。丝弦的制作技术由于抗战和内战基本失传了,现在只有少数师傅能做。钢弦虽然对古琴的演奏声音有提升,对普及古琴有帮助,但是真正的琴人梦寐以求的还是用丝弦演奏出古韵的琴曲。
以上就是关于古琴(乐器)制作全过程详解?高档古琴(乐器)用什么材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