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乐器知识
日期:2023-04-25
柳琴的弹奏方式你了解多少?
柳琴(乐器),也称柳叶琴,还有的地方俗称为小琵琶。柳琴(乐器)多在地方戏曲音乐中使用,如柳琴戏就是以柳琴(乐器)为主弦乐器。柳琴(乐器)属于高音弹拨乐器,用拨子弹奏。在乐队中,柳琴(乐器)的定弦由缠弦至子弦(由粗到细),依次定为g、d1、g1、d2。独奏时,演奏者也可以按照个人习惯来定弦。
柳琴(乐器)的演奏技法与琵琶类似。有的地方,柳琴(乐器)的演奏方法和阮一样。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方法正确,才有可能达到胜利的彼岸,否则,南辕北辙,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乐器演奏更是如此,方法正确可以事半功倍;而方法错误,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柳琴演奏中,正确、科学的演奏方法,可以发出晶莹剔透、圆润饱满的音色,可以产生浓淡疏密错落有致的音响效果,可以大大丰富音乐表现力。柳琴(乐器)演奏方法的关键所在,就是一个如何用力的问题,而用力的大小对于音色和音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力过多,易造成声音噪、肌肉僵,劳累或紧张;用力过少,易造成声音虚、音质差,触弦感不好。因此用最适当的力量来完成各种技术、技巧是掌握正确演奏方法的重要原则。而在柳琴(乐器)演奏中,恰恰在如何用力这一点上出现的问题最多,如右手拇指凹陷、右大臂用力过多、腕关节太死、左手拇指凹陷、不会运用大关节发力按弦的方法等,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演奏技能的掌握、演奏水平的提高。
右手拇指凹陷,其直接后果必然是拨片捏得太死,无法控制、调节拨片的松紧度,使过弦技术的灵巧性大打折扣。这样不仅音色单一、声音紧张干涩,而且还大大影响了快速音符的演奏。右大臂用力过多,造成肌肉紧张,耐力降低,动作不灵活,各种技巧的连接转换受到阻碍。腕关节太死,造成弹挑或轮音小臂转动动作不畅,轮音频率上不去,扫弦不集中,演奏不连贯等。左手拇指凹陷,造成关节紧张,按弦动作迟钝、僵硬、笨拙。不会运用大关节发力的方法,造成用力不均、手指不灵活、缺乏弹性,难以胜任快速演奏技巧。正确的演奏方法要求演奏状态自然协调、舒展大方、用力通畅、简单省力、松紧有度。双手演奏的生理机能要与力学、运动学原理完美结合,使大臂肌肉、腕、指关节动作放松、协调,从而能恰到好处的发力和用力以获得优质纯正的音色和所需要的音量,并且保持各种技术技巧转换与连接流畅而无痕迹,演奏持久有耐力。
具体要求是:
1、右手持拨片与用力的方法
右手呈半握拳自然状态,拇指自然状态下的小关节微凸、用第一关节指肚正面于食指第一关节正侧面捏住拨片,切忌拇指凹陷,拨片触弦(经过弦)的一刹那的力点主要是靠拇指与食指捏拨片的合力采控制的。要掌握臂力、腕力、指力的协调统一,松紧有度。不同的技巧用力的主要部位不尽相同,但最后的力点都要通到拨片上。手腕一定要放松、灵活并富有弹性。
2、左手按弦与用力的方法
左手呈半握拳自然状态,要掌握手指大关节发力的原则,体会握拳的感觉,按弦的指力要恰到好处,重点掌握四个手指独立用力的方法,重视加强指力与灵活性及四指均衡力度的基本功训练。
除上述两点以外,还有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的就是持琴姿势,可以说掌握良好的演奏方法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有正确的持琴姿势。因为持琴姿势直接影响到全身各演奏运动器官的发力是否通畅,动作是否协调,姿势是否自然大方,更影响到演奏方法的掌握以及演奏技巧的发挥。没有一个符合力学原理和有利于发挥生理机能的正确演奏姿势,是绝对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演奏动作的。
柳琴(乐器)发音清脆、粗犷,表现力丰富,可演奏抒情、宽广的音调,也可以演奏技巧难度大的乐段,是民族乐队中重要的高音弹奏乐器,也是一些地方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柳琴(乐器)也可以独奏。
柳琴(乐器)持琴姿势的要点:
首先要掌握自然、放松,稳定、大方、协调、美观的原则。使双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理机能,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演奏技术动作。第二要掌握好支架的支撑力点、平衡点。琴的重力要集中在支架上,即琴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不用左手琴也基本上能立稳),用左手拇指轻扶于琴颈上,以可以自如的上下移动换把为准则。
柳琴(乐器)可以演奏各种度数的和音与和弦。自然泛音灵敏清晰、效果良好。它的震音奏法也具特色,强奏时紧张、热烈;弱奏时安静、甜美。以上就是关于柳琴的弹奏方式的相关分享。
柳琴(乐器)
弹拨乐器
拨弦乐器
体鸣乐器
弦鸣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