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乐理基础
日期:2023-01-09
一、曲调是什么意思(乐理初学者)
1.曲调的概念
“调”的狭义概念是音乐的高度,更准确地说是主音的音高。当我们说某首歌是“A调”时,往往是指do = a,任何一个音都可以是A调式的主音,所以这个意义上有12个音。但由于同音异义,有17个声调名称:C,升C(降D),D,升D(降E),E,F,升F(降G),G,升G。
从广义上讲,“调”还包括调性、调式等概念,也就是说,一首乐曲在调音、音阶组织方面的所有因素,都用这个词来概括。例如,“变调”可能改变音高,只改变调式,或者两者都改变。
在不太严谨的非专业语言中,“调”的含义更加广泛。比如这个词在我国常用作民歌和音乐的标题,如《开花调》、《紫竹调》、《爬山调》,其中调的意思是“调”;欧洲歌剧中的“咏叹调”和“朗诵”是对体裁(或风格)的描述。这种说法超出了本书的范围。
2.模式的概念
调式是由一个主音支配的几个音调组成的固定音组组织。我们可以试试:找一首歌,把里面出现的声音一个一个写下来,把重复的声音删掉,你会发现总共只有七个(或者六五个)声音。反复哼唱这个旋律,你还会发现,这七个音中有一个起着“领导”的作用,其他所有的音都趋向于接近它,这就是主音。比如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为分析对象,其中出现过的音(按歌曲中出现的顺序排列,重复音已删除)有:do、so、mi、re、la、si、fa,共七个音。无论歌曲有多长,某个音重复多少次,都可以断定不会有第八个音。这首歌里,开头音是do,结尾音是do,所以毫无疑问是主音。这样,知道了主音是谁,调式中包含哪些音调,就已经知道调式了,区别只是给它起个名字。
这些音调从主音向上排列,直到主音高一个八度,构成“音阶”。可以说尺度是模式的逻辑归纳,模式是尺度的实际应用。这两个概念紧密相连。有时候,音阶被称为“调式音阶”,其实是一回事,也没有必要,因为没有调式就没有音阶。
调式的基础是主音的稳定。没有这个,模式中心就失去了,模式也就不存在了。一段音乐(或一段音乐中的一个完整段落)通常在主音处结束,这是最容易区分调式的 *** 。
音阶中的每个音称为一个“音阶”。传统上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来表示调式中的各个调级,ⅰ表示主音。
在一个调式(或一定音阶)中,全音和半音之间的音程(即调式内部的音程结构)是不能改变的。如果通过改变音标来改变这种关系,就会产生另一种调式。接下来我们以c大调的音阶为例,看一下调式的结构(谱例中的弧线表示半音):◆
在这种模式下,音程的顺序是“全-全-半-全-全-半”。不管主音是哪个音,只要你用这个音做,其余的音就必须符合这个顺序。如果不匹配,就必须通过改变音标来调整,直到音调之间的关系与调式的音程结构一致。现在,如果将上述音阶中的第三、第六和第七个音降低一个半音,使音程序列变成“全半全半全”,会有什么结果?如果在钢琴上弹这个音阶,你会发现点名变成了la,si,do,re,mi,fa,so,la。
在上面两个例子中,主音的位置没有变化,只有调式内部的音程结构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了调式的两个基本概念:1。主音的位置必须确立;2.音阶中音调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一旦改变,就不再是原来的模式了。
最常见的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的,所以称为“七音调式”或“七音音阶”。除此之外,还有五声(五声音阶),六声(六声音阶),四声(四声音阶)。除非另有说明,以下音阶均指七音音阶。
3.音阶中音调的名称和位置
音阶中的每个音都有一个特殊的名称。这个名字既不是用字母表示的音名,也不是用do、re、mi表示的唱名,而是专门用来说明某个音在调式中的位置和作用的名字。调式中的每个音都是围绕主音运行的,所以这些名字是根据每个音与主音的关系来命名的:
ⅰ号滋补品二。主音以上的第二度。
ⅲ.高音主音和属音的中间音。
ⅳ从属声调主音以下第五度。
比属音主音高五度。
ⅵ中下主音和从属主音的中间音。
ⅶ主音以下的第二度音(多为第二度音)
在这七个声调中,主导声调和从属声调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们从上下两个方向加强了主音的位置,使调式更加清晰稳定。和声和声学也是如此。以这两个音为基础的“主 *** ”和“从 *** ”是最重要的 *** (主 *** 不言而喻),是调性的明显特征。
4.大调模式和小调模式
大调调式和小调调式也可以叫做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原因上面已经讲过了。有许多类型的模式,但这两种是最广泛使用的。尤其是自然大调音阶,在世界上几乎每个民族都可以找到。自18世纪以来,大小调式体系一直是欧洲音乐理论的核心,其影响力无与伦比。
大调音阶由七个音组成,音程为全半全半全半。它以七个自然音为基础,七个自然音以五度为基础。我们可以任意取一个音为主音,按照纯五度关系,在上下方向寻找其他音。比如从C开始,我们会得到F ← (C) → G → D → A → E → B,从主音向上排列这七个音,正好是自然大调音阶do,re,mi,fa,so,la,si。假设G为主音,可以得出C ← (G) → D → A → E → B → # F,按音阶排列的风格为G—A—B—C—D—E—# F,其卷名仍为do、re、mi、fa、so、la、si。可以看出,在任何音高上都可以实现相同的音程结构;换句话说,只要附上这个音程结构,就是这个调式,不管它的音名是什么。
大调中,之一、三、五音(do、mi、so)为稳定音,其中之一音(主音)最稳定,其次是第三、五音。调式中其余的音都是不稳定音,不稳定音在音乐的进程中趋向稳定音。最不稳定的是四级和七级,即fa和Si;因为mi-fa和si-do是半音,而mi和do是稳定音,所以fa偏向mi的趋势明显,si—do的倾向更强。这个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叫做“解”。
自然调式中的三个大 *** ,主 *** ,属 *** ,从属 *** ,都是大三 *** ,显得清晰有力。
除了自然调式,还有“和声调式”和“旋律调式”。这两种模式具有大模式的基本特征,但又不同于自然大模式的结构。在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上,和声大调调式的音阶减少了六度,其结构为全半全半增半。ⅵ与ⅶ之间形成的二度音程是和声调式的特征。旋律调式有些特别,上行的时候和自然调式一模一样,下行的时候减少了ⅵ和ⅶ两个音。下面是三大调式的音阶,顺序是1、自然大调调式:2、和声大调调式:3、旋律大调调式(均以C调为主调)
小调调式和大调调式一样,可以分为三种:自然小调调式、和声小调调式和旋律小调调式。
自然小调形式直接由自然大调形式转化而来,同样由七个自然音组成,以la为主调,即la、si、do、re、mi、fa、so、la。它的音程结构是满-半满-满-半满-满。小调的之一、三、五音(即la、do、mi)在调式中也是稳定音。但它的三个主 *** (属 *** 、主 *** 、从属 *** )都是小调 *** ,这就使它显得柔和暗淡。另外,由于自然小调的ⅶ调不是半音,所以没有很强的导调倾向。
和声形式是在自然小调音阶的基础上,通过升高ⅶ音形成的。音程结构是all-half-all-all-half-increasing-half,意思是点名的la,si,do,re,mi,fa,# so,la。这相当于“制造”了一个主导基调,加强了模式的驱动力。但在六级和七级之间增加二度就有些别扭,既不好唱,也不好听。为了避免这种缺点,作曲时两个音通常是不连续的。和声小调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调式,在欧洲传统音乐中比自然小调使用频率更高。
旋律音阶下行的时候和自然小调音阶完全一样,上行的时候把ⅵ和ⅶ音都抬高了。其目的既要保持导音的驱动力,又要避免增加二度音程。以下是以A为主调的三个小音阶,依次为:1。自然小调音阶;2.和声小调风格;3.旋律小调风格:
通过比较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的结构,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在自然大调的基础上,降三、六、七调成为自然小调;反之,提高自然小调的三、六、七调,就会变成自然大调。说明这三个音在大调和小调的不同音色中起主要作用,也就是说,一旦改变了这三个音,就相当于让另一个音色渗透进来。比如和声调式就是降低了自然调式的ⅵ音的结果,使得它多少渗入了一些次要的色彩。旋律模式不仅降了ⅵ音,还降了ⅶ音。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大调和小调的“混合体”。但是第三调无论如何是不能变的,因为这个调一旦变了,就完全变成了另一种调式,而不仅仅是渗透。综上所述,大调调式的之一声和第三声之间必须有三度,这样,属 *** 就必须是大三 *** ;小调之一声和第三声之间必须有小度,主 *** 必须是小 *** 。ⅵ和ⅶ音是两种调式之间的“桥梁”。
5.色调
Modal只规定了某个音组组织中各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规定这些音的绝对高度。所以主音可以在调式不变的前提下,移到任意调。这样,虽然声音之间的相对关系没变(假设旋律也没变),但每个声音的音高都变了,所以音乐的“味道”也变了。为了区分这种差异,我们使用了一个新的概念——调性。
调性是指在某个音高位置上的某个调式。形象地说就是“主音高度+调式=调性”。比如主音为C,调式为大调时,统称为“c大调”;同样,如果C调为主调,调式为小调,则称为“C小调”。在这里,“c大调”和“C小调”都是调性,完全解释了音调的本质,所以音乐家不仅用它作为音调的名称,而且往往直接用它作为作品的名称,如《c大调交响曲》、《E小调奏鸣曲》。
同样的调性,可以“移植”到相隔一个八度或几个八度的地方,而不改变性质;换句话说,如果主音名称不变,它只是在一个纯八度音程内向上或向下移动,
调性没有变化。
6.音调符号
如前所述,模式意味着音程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所以主音的音高一旦不是C,就要用升、降号来调整谱上的音程关系。以高音图为例,它的下加号线是中央C,如果没有升号和降号,则该图只适用于c大调中的自然音阶(或其同音小调——A小调中的自然音阶,下面会详细介绍);也就是说,高音谱的一线一室之间、三条线三室之间的“生”是半音。所以,让我们把主音放在第三行(即G音),看看会发生什么:
为了满足自然音(do、re、mi、fa、so、la、si)的音程结构(all-all-half-all-all-all-all-all-all-half),五行(F)必须升高一个半音。
同理,如果需要主音为F的全音阶,就会出现降半音:◆
现在,我们来写一个以C为主调的自然小调音阶(C小调);首先,别忘了自然小调的音程结构是全半全半全。然后用升降号调整谱表实现这个结构:◆
用B小调写出另一个音阶:
在这些例子中,有些使用一个升序数字,有些使用三个降序数字,但他们永远不会同时使用升序和降序数字。
在乐谱中,为了更加醒目,便于演奏和演唱,这些升、降数字被写在每张乐谱表的开头(谱号之后),这里写的升、降数字被称为“调号”。调号的范围比暂升暂降大得多,这一行谱中的同音字无论是否在同一个八度,都会发生变化。比如刚才B小调的音阶应该这样写:◆
有了这个调号,所有的F音和C音都要提高半音。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每个音的调号生成规律,就会发现这里面有一个清晰的逻辑。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从C开始,每向上一个纯五度,就加一个升号,每向下一个纯五度,就加一个降号。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系列,即升调系列和降调系列。
从C开始,按纯五度关系升七次,可以产生七个音:(C)↑G↑D↑A↑E↑B↑ F↑ C .这七个音的调号是一个升号(G大调),两个升号(D大调),三个升号(A大调),四个升号(E大调),五个升号(B大调),六个升号(F大调),七个升号(C大调)。这七个音称为“升调”或“升调”。www.findart.com.cn
从C开始,按纯五度关系降七次可产生七个声调:(C)↓F↓ B↓ E↓ A↓ D↓ G↓ C,这七个声调称为“降调”或“降调”。他们调号是一个降半音(F大调),两个降半音(B大调),三个降半音(E大调),四个降半音(A大调),五个降半音(D大调),六个降半音(G大调)和七个降半音(C大调)。
为什么要涨跌七次而不是六八次?原因很简单,因为自然音阶只有七个音,换句话说,基本音名只有七个,超过七遍就又升又降。61不方便记谱,(,)不方便视唱和视奏。况且我们已经知道只有十二次上调,七次上下调整就够了。
有七个升调和降调,加上C本身,所以有十五个调。用同音异义变换的 *** 来分析:升F=降g,升C=降d,B=降C;也就是说三个音是谐音,实际上调正好是十二个。下图形象地说明了调号的生成规律,按纯五度关系顺时针方向上升,按纯五度关系逆时针方向下降:
密钥签名的书写与其生成原理一致。升调的调号从升F开始,按升五度关系排列;降调的调号从降B开始,按照下一排五度的关系排列。但是,不可能在谱上连续写上或写下,而是通过八度移动把它们都写在五行之内:
提高种子色调和降低种子色调
g大调:◆ F大调:◆
d大调:◆降B大调:◆
a大调:◆降E大调:◆
e大调:◆降A大调:◆
b大调:◆ D降大调:◆
降f大调:◆降G大调:◆
降C大调:◆降C大调:◆
出于记忆的考虑,可以总结为:升调的调号顺序是fa、do、so、re、la、mi、si;降调的关键签名序列是si、mi、la、re、so、do、fa。
如果看到一个调号,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调,可以用这个 *** 来帮助判断:升调中,最后一个调号的高度是调的“si”,上面的音是“do”;在降调中,倒数第二个降调位置是“do”。比如:◆
最后一个升调的高度是D,所以E要唱成“do”。这些音符是do,So,la,si,do和E大调。再比如:◆
倒数第二个平签的高度是A,所以A唱“do”。这些音也是do,so,la,si,do,降a大调。
7.与主调平行的和声
上面提到的调号都是针对大调的,那么如何确定小调的调号呢?
每个辅修都有一个专业与之对应。这两个声调的声调组织(即使用的声调)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主音的位置,如下:◆
从这个例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 .A小调的调号和C大调的调号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下没有升号和降号);2.每一个大调主音以下的三度(即大调的六度音)都可以是小调的主音。把上面的例子换成另一种形式,可以写成:
这两种声调称为“并列调”或“并列关系调”。因为相互平行的两个声调一个大调,一个小调,所以又叫“关系大小调”。利用这个关系,找出每个大调主音的下三度(或每个小调主音的上三度),就可以知道小调的调号:
c大调←→a小调
G ←→e小调,F大调←→d小调
d大调←→b小调降大调←→g小调
a大调←→升F小调和降E大调←→c小调
e大调←→降C大调←→f小调
B大调←→ G升小调和D降大调←→ B降小调
降f大调←→降D大调←→降E小调
降大调←→降A小调←→降A小调
如果大调和小调的主音是同调,则称为“同调”或“同调”。
比如c大调和c小调,D大调和D小调,G大调和G小调等等。与主音大调和小调中的调号相比,它如下:
c大调(没有降半音)-C小调(三个降半音)
G大调(1个降半音)-G小调(2个降半音)
D大调(2个降半音)-D小调(1个降半音)
A大调(3个锐音符)-A小调(没有锐音符)
E大调(4个降半音)-E小调(1个降半音)
B大调(5个降半音)-B小调(2个降半音)
F大调(6个升半音)-F小调(3个升半音)
降C大调(7个平键)-降C小调(4个平键)
F大调(1个降半音)-F小调(4个降半音)
降B大调(2个降号)-降B小调(5个降号)
降E大调(3个降E号)-降E小调(6个降E号)
降A大调(4个降号)-降A小调(7个降号)
降D大调(5个降半音号)-降D小调(8个降半音号)
降G大调(6个降号)-降G小调(9个降号)
如果我们研究这个表,会发现与主音总有三个调号数字的差异。了解这一点将有助于记忆小调的调号。
在上表的最后两行,D小调和G小调有超过七个降半音。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声调被同音的声调所代替。降d小调称为降C小调(四个降号),降G小调称为降F小调(三个降号)。
二、[解析]五音指中国五音阶中的角、徽、宫、商羽,五个音级,五行配属:角(木)、徽(火)、宫(土)、商(金)、(水)。五音中各相两音间的音程,除角和徽、羽和宫(高八度的宫)之间为小三度外,余均为大二度,不同于“五声“呼、笑、歌、哭、呻,属于五行配属之一。故答案为:x
曲调
柔板
小行板
广板
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