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这些新疆常见的民族乐器,你都认识吗?

分类: 乐器知识

日期:2023-01-01

这些新疆常见的民族乐器,你都认识吗?

想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欣赏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舞蹈是最直接的途经。新疆民族众多,除汉族以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人口位列前五。新疆的民族乐器特别多,以下介绍的就是代表这五个民族的常见乐器。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最普及、最流行的一种拨弦乐器。冬不拉身长约1米,音箱大都由整块松木或杏木、核桃木或是桑葚木等凿成。传统冬不拉的琴弦一般用羊肠制作,现已改用冬不拉专用弦。冬不拉音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三角形的,以近代诗人阿拜·库南巴耶夫的名字命名,叫阿拜冬不拉;一种是瓢形,以哈萨克的民间阿肯江布尔的名字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两种外形不同的冬不拉,音色也各有千秋。冬不拉演奏乐曲分为弹击乐曲、拨奏乐曲。这是哈萨克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




都塔尔是新疆维吾尔族钟情的传统弹弦乐器。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都”的意思是“二”,“ 塔尔”是“琴弦”的意思,即两条弦的乐器。都塔尔标准身长1.3米,像一个长柄水瓢,制作材料多采用经过自然干燥的桑葚木、杏木或核桃木。音箱面板上没有出音孔,故而音量要比“冬不拉”要小。都塔尔弹奏出来的琴音声音虽小但音色却很柔美,弹奏者尽可通过琴声淋漓尽致的抒发感情,所以维吾尔族人尤其喜欢用都塔尔自弹自唱。




弹拨尔是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常用的传统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琴身用桑木或红木做成,音箱较小,成水瓢形,音箱面板上没有出音孔。弹拨尔是一种有5根弦的弹奏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和都塔尔一样,是演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主要乐器之一。

热瓦甫是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民间比较普及的弹拨乐器,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起源于南疆喀什。热瓦甫种类较多,除了传统的喀什热瓦普,还有多郎热瓦普、牧羊人热瓦普、哈密热瓦普、乌兹别克热瓦普等等。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驴皮或是马皮、蟒皮,张一条主奏弦和四至六条共呜弦,琴颈细长,顶部弯曲,琴杆下端与共鸣箱相接处两侧设有对称的鹰翅形木制弯角。此外,喀什热瓦普的琴身、琴杆和琴头上部还饰以丰富的民族图案,既是一种乐器,又是非常精致的工艺品,很受旅游者的欢迎。多郎热瓦普因流行多朗地区而得名,也称刀郎热瓦普、无音品。




牧羊人热瓦普流行于南疆叶城等地,形制和喀什热瓦普相似,但尺寸较小,无音品,张有三根钢丝弦。卡龙琴是维吾尔乐器里弦最多的古老民间弹拨乐器,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形状酷似扬琴,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近似古筝,但比古筝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以上就是关于这些新疆常见的民族乐器的详细介绍。

资讯发布者

一切为了电音
关注TA

相关百科

民族乐器

民族乐器,是指世界各地民族的独特乐器。分为中国民族乐器和世界其他民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现一般流行的有琴、筝、箫、笛、唢呐、二胡、琵琶、丝竹、鼓等,中国民族乐器代表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乐器。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拨弦乐器

拨弦乐器是弦鸣乐器的一种。可以通过使用者的不同操作来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琴弦的震动来达到使用者演奏、抒情的目的。演奏者主要通过拨弦来完成演奏。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弦鸣乐器

弦鸣乐器, 由绷紧的、 振动的弦为声源的乐器的通称,通常用"弦乐器"称呼。当需要精确的、以乐器学、声学为依据的名称时,就用"弦鸣乐器"这个名词来代替"弦乐器"。 根据激励方式,它的三大基本类型分为:擦弦(friction)弦鸣乐器、击弦(struck)弦鸣乐器、拨弦(plucked)弦鸣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