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为什么你的古筝总是练不好?从这几点原因开始自查!

分类: 乐器知识

日期:2022-12-10

古筝是一门传承千年的艺术,我们听到优美的曲子,演奏者是经过了辛苦的练习,久而久之,每个人都会养成一系列的弹筝习惯,好习惯值得学习,而以下列举的这些坏习惯则必须避免,否则古筝很难学好!


盲目选弹难曲。在选弹有相当难度的作品之前,诸如《幻想曲》、《夜深沉》、《莲花谣》等经典曲目,应先请老师先估量下自己的水平。因为老师最了解你的弹奏水平,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盲目地选择难度大的作品。



练习时三心二意。在习筝的过程中,孩子的小动作可能比较多,比如喝水、吃东西等,这些看似没有不妥,但实际上,如果不能在某一时间段内集中精力练习,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的。


过度追求进度。很多人拿到新谱子就想马上把它弹好,要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所以既不要贪快,也不要同时练习很多曲子。慢练是练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渐熟练,达到规定的速度和技术要求,进一步达到音乐表现的要求,逐步较完美地弹奏全曲。


不会分段练习。学会分段练习尤为重要。练习时只会一首曲子弹到底,如果从中间某段开始,就不会弹了。这样只会从头到尾的练习,其实是有很多弊端的,比如错音、节奏感、节拍不够等。这种毛病改不掉的练习毫无意义。

片面迷信练习曲。练习曲只是锻炼技术的一个手段,但并不是练习基本技术的“圣经”,毕竟练习曲的内容少了很多音乐的律动性。其实把一些乐曲中的难点抽取出来练习,也不失为锻炼技术的一个好方法。




只看手不看谱子弹。许多人一旦感觉能把谱子背出来以后,就不再看谱子弹,虽然看着手有助于找到筝弦的位置,但看着手弹却很难发现自己哪儿弹错了。尤其是初学者,刚开始学古筝,而且对乐谱还不是很熟悉,一直看着手弹,非常不利于手指对筝弦位置的记忆。


弹古筝时坐姿不正。“站如松,坐如钟”是一个人良好精神面貌的表现。弹古筝时也要坐端正。弓着背弯着腰翘着二郞腿弹琴,既不雅观,也影响手臂手指的发力。


留着长指甲弹古筝。指甲过长,弹筝时会影响到音色。如果不想带指甲弹古筝,那就只能用指肚,要是用真的指甲弹古筝,声音出来会有些飘,而且弹奏强音时还会弄断自己的指甲,可能会伤到手指。建议带假指甲弹奏,绑的时候松紧适宜,对血液循环不会有太大影响。


习惯性翘起手指。多数初学者在学筝的时候,手指在不需要弹奏琴弦的时候会翘起。而这样的习惯是必须进行纠正的。手指翘起除了会影响弹琴时的灵敏度之外,对今后练习更高难度的曲子也会有重大的致命性影响。




忽视拇指的训练。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拇指的训练也是必须的。拇指本身在灵活性上略逊于其他手指,如果各位在练琴的时候发现因为拇指的活动导致整个手掌存在僵硬的情况,那么建议多加进行拇指训练。


以上就是为什么你的古筝总是练不好自查原因的内容。

资讯发布者

一切为了电音
关注TA

相关百科

筝(乐器)

筝,又称古筝、汉筝、秦筝,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中国汉民族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筝的拨奏在民间广大地区的流传中,融合地方民间音乐,形成有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深深的植根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流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被称为“古筝”。

古筝

古筝,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拨弦乐器

拨弦乐器是弦鸣乐器的一种。可以通过使用者的不同操作来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琴弦的震动来达到使用者演奏、抒情的目的。演奏者主要通过拨弦来完成演奏。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