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乐理基础
日期:2023-01-09
中国的民谣怎么都是悲伤的曲调呢?
据了解,中国当代民谣的开端,应追溯于90年代初的校园民谣。校园民谣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七十年代初的台湾,随后传入大陆,罗大佑、刘文正等人的歌曲,给那个时代的大学生音乐上的启蒙。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校园民谣是由大学生创作于校园之中,流行于中国大陆的各个高等学校,最开始只是在草坪上创作和演出,高晓松回忆起草坪年代,最鼎盛的时期是在1990年,那时几十个学生聚集在一片草坪上,或点唱某人经典,或各唱新作,或翻唱别人歌曲,有时还会即兴命题写歌。
1、民谣,民间流传下来的歌谣,作者不详,平常我们常说的民歌,也就是民谣。像南北朝时期,广泛流传的《木兰诗》,便是民歌最典型的代表之一。我国的民谣,多以缠绵悱恻而著称,哀怨,多愁。这方面,当推《孔雀东南飞》。
2、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民歌风格。像法国的蓬勃,意大利的热情,英国的淳朴,日本的悲愤等等。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风格,与国家的民族气质与色彩是分不开的。
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也正是这片生生不息的沃土,孕育出众多的无名作者,他们亲身目睹和经历现实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以强烈的家国情怀,讴歌出了劳动人民的所想所盼,所以这些民谣才得以保存流传下来。
4、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漫长的时代风云变换中,多是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流离失所的过程中,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盼望幸福的家庭,钟情神圣的爱情等等,成千上万民众的呐喊、抗争、祈祷,像汇聚成了脍炙人囗的民谣。当然,这些民谣,也难免会打下那个时代的烙印。
总之,中国的民谣尽管以悲伤为主旋律,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这种悲伤,才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一次又一次地勃兴。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的民谣怎么都是悲伤的曲调的详细介绍。
曲调
柔板
小行板
广板
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