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分享关于柳琴养护的小知识——柳琴的保养技巧分享

分类: 乐器知识

日期:2023-04-25

分享关于柳琴养护的小知识——柳琴的保养技巧分享

柳琴(乐器)原是流行于鲁、皖、苏一带的民间乐器,用作柳琴(乐器)戏、泗州戏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及弹奏简单歌曲,发音响亮宏大,音色高亢刚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常用于民族乐队中的高音乐器。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柳琴(乐器)这门乐器在保养上也是有些诀窍的。



1、放置方式

柳琴(乐器)面板为桐木制作,材质软,最怕磕碰。所以临时放置时,应尽量平放或立于墙角,避免摔落或磕碰。一次摔落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当然还是建议不论任何时候,都放在琴盒里。


2、收纳环境

柳琴(乐器)主要由几十个木材零部件构成,全部是用胶粘接成的。所以对存放环境的温湿度有要求,存放既不能太潮湿也不能太干燥,在南方不要放在潮湿不通风的房间,北方冬季不要放在暖气片附近,还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落灰,收纳的重点是防潮湿和避免雨水淋湿。当面板受到水渍潮湿之后,梧桐板内吸入大量水分,会减弱音量。即使在粘面板等方面改用了不怕潮湿的化学胶水后,防潮仍然是很重要的方面。



3、日常使用

演奏前,要检查柳琴(乐器)各部分是否完好及正常,尤其是琴头和琴品等较为脆弱的地方。演奏时,尽量不要假指碰撞面板,以减少面板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有人在面板上贴一张有一定厚度的透明塑料片也是一种好办法。演奏后,要及时把琴擦干净,琴身用软布清洁即可。可以用浸有少量润滑油的软布擦拭各弦,天热时易出手汗,清除汗渍,以防生锈。长时间不用时应把琴弦放松,以免佛手脱胶。拨片永久了边角会有毛刺,可以用细砂纸打磨后用牙膏抛光。要经常修正拨片,演奏才会顺手。如果弦轴一跑偏,可以用少量松香涂抹在弦轴上增加摩擦力。



如果经常在山口和琴马处断弦,很有可能是弦槽出现了毛刺,用细砂纸轻轻磨一下弦槽即可。演奏中,尤其扫弦时,稍微用力弦就容易出槽,可以用小刀或细锉把弦槽弄深,但注意不要太深,否则容易沙弦。如果出现打品或者沙弦,检查一下琴品有无松动,松动的地方可以适当涂抹少量502粘贴。还要检查一下微调的螺丝是否松动,松动拧紧即可。以上就是关于柳琴养护的小知识——柳琴的保养技巧的相关分享。

资讯发布者

Love and respect
关注TA

相关百科

柳琴(乐器)

柳琴,弹弦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中国传统乐器。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现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山东临沂及苏北一带为主。 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 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拨弦乐器

拨弦乐器是弦鸣乐器的一种。可以通过使用者的不同操作来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琴弦的震动来达到使用者演奏、抒情的目的。演奏者主要通过拨弦来完成演奏。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弦鸣乐器

弦鸣乐器, 由绷紧的、 振动的弦为声源的乐器的通称,通常用"弦乐器"称呼。当需要精确的、以乐器学、声学为依据的名称时,就用"弦鸣乐器"这个名词来代替"弦乐器"。 根据激励方式,它的三大基本类型分为:擦弦(friction)弦鸣乐器、击弦(struck)弦鸣乐器、拨弦(plucked)弦鸣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