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关于流行电音的故事——那些红极一时的新世纪音乐名家

分类: 电音资讯

日期:2022-12-18

流行电音的故事1

在电子合成器蔚然成风之前,人们对非人声音乐的印象基本停留于西方古典器乐、爵士乐、舞曲和各种民间音乐,或者像曼托瓦尼乐团那样脱胎于古典音乐的轻音乐。

流行电音出现后,无疑引发了一批新的音乐形态。它让音乐的发声模式和音效特征不再受限于真实的物理介质的震动。通过电子信号的传输,模拟和生成千变万化的音效。从某种意义上说, 流行电音降低了非人声音乐的制作成本。

如果说交响乐团是工业时代的缩影(尤其是具备精密按键系统的管乐器只有在高度工业化的设备中才能制造出来,木管乐器在十九世纪的不断改良便是最好证明),那么,电子音乐则象征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声音变成了传输信号,过去由数十人共同实现的和声效果,如今全靠机器模拟完成。

流行电音的潜能很快被不同领域的创作者所认可,电子音乐不过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在不同的音乐门类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各自领域的创作者也在不同的层面上受益于电子音效。

在严肃音乐领域,由于许多作曲家的实验音乐并不具备大众传播的价值,其影响力也十分有限,主要拥有象征意义;在通俗音乐领域,整个新世纪音乐(New Age)的发端、成熟直到风靡全球,则直接建立在电子合成器的基础上。

流行电音的故事2

新世纪音乐发展史上第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的作曲家几乎都与电子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范吉利斯可以算作New Age领域的先驱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接触电子音乐,到80年代便形成了个人独特的电子乐风;此外,范吉利斯在电影配乐领域也卓有建树,《火之战车》、《1492》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

喜多郎和雅尼涉足电子音乐稍晚于范吉利斯,同为希腊作曲家和新世纪音乐的早期代表人物,青年时代的雅尼曾加盟卡梅隆乐队,后自创门派,开一代电子合成乐先锋,将电子合成器的开发运用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准。

与早期的实验电子音乐相比,雅尼更加注重对合成器音效色彩的开发,其和声织体更加丰厚,音响效果更复杂多变,使得电子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更加多样化。合成器音效在雅尼的手中变得舒展开阔乃至大气磅礴,由此营造出的情绪也更加激荡人心。雅尼后来创作的许多大编制管弦乐均脱胎自这些早期的电子合成器作品,比如那首脍炙人口的《圣托里尼》。

与雅尼同龄的喜多郎则在流行电音 、日本民间音乐和历史文化中寻找灵感,凭借自学成才形成不拘一格的音乐风格,喜多郎在电子乐领域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不同于希腊二家,也不同于其他的电子乐能手,喜多郎对电子乐的探索和运用主要体现在纵向结合上,相较而言,雅尼对电子音乐的贡献则主要集中在横向的音效开拓。

喜多郎尤其擅长运用电子音效来表现某种人文精神和历史情怀。其早期代表作《丝绸之路》便是喜多郎艺术风格和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日本另一位深耕历史文化的电子音乐和New Age早期名家是姬神,他的艺术取向比起喜多郎更具民俗色彩)。

与范吉利斯和雅尼一样,喜多郎也涉足影视配乐,其代表作《宋家皇朝》和范吉利斯的《火之战车》一样,都是音乐比电影本身更有名。

流行电音的故事3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New Age领域有了新的变化。合成器依旧是作曲家们仰仗的利器,但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开始更多结合真实乐器和音效,以表达更丰富的主题。

神秘园和班德瑞乐团的横空出世进一步壮大了New Age家族及其影响力。神秘园的作品吸取了欧洲民间音乐(如凯尔特)元素和宗教音乐风格,进而营造出一种唯美优雅的音乐氛围。其第二张专辑《白石》至今仍被乐迷们津津乐道。

班德瑞乐团的主要贡献在于开辟了自然主义音乐的风格,他们将大自然的声色情态融入轻柔婉转的旋律中,令人如沐春风。原生态的自然声效采集和精致洗练的配器是其音乐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并且,班得瑞非常注重真实乐器音效的组合,其作品中时常能听到钢琴、长笛、尼龙吉他、排箫等多种乐器。其音乐色彩恬静婉约,尤其适合营造安逸舒适的环境氛围。直到今天,他们的许多作品在各种媒介的出现频率依旧极高。

喜多郎、雅尼、神秘园和班德瑞的音乐在90年代中期几乎同时被引入中国大陆,成为乐迷们所熟知的第一批新世纪音乐家。他们均在不同程度上受惠于电子音乐,其作品也因为美妙通俗的旋律和表现手法而很快被听众所接受。

国人熟知的早期新世纪音乐代表还有恩雅和英格玛,他们的音乐也都离不开电子音效的基底。恩雅开始走红的年代,许多听众尚不习惯音乐里出现一味单调的哼吟,等到朱哲琴因《阿姐鼓》一炮而红,人们开始逐渐接受没有歌词的吟唱时,恩雅已开始被人们淡忘了。直到本世纪初,《魔戒》主题曲“May it be”才让人再次想起恩雅。

音乐品牌英格玛的风格偏神秘主义和世界音乐,他们对电子乐的运用也许是所有New Age早期名家中最具实验性的。在国内,其流行度远低于上述各家。

直到今天,电子乐依旧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一旦没有好听的旋律相衬,它们就摆脱不了实验气质,难以进入大众的聆听范围。不过,电子音效与真实音效的融合,想必依旧会是未来的一种重要创作方向。老一辈音乐家并未穷尽其中的可能性。





资讯发布者

感谢大家对DANGDJ的支持
关注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