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 1761年,首次作曲。1762年,莫扎特及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去欧洲各国献演,并获得成功。1764年,创作首部交响曲《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1772年,16岁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茨堡宫廷乐师,结束了长期的旅行演奏生活。1781年,脱离对雇主的依赖,成为历史上最早的自由作曲家。1782年,歌剧《后宫诱逃》在维也纳首演。1784年,完成题献给约瑟夫·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1786年,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首演。1787年,被任命为宫廷作曲家。1791年,歌剧《魔笛》首演;12月5日,莫扎特逝世。 莫扎特在短短的35年生活历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乐小品、独奏曲等,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音乐家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演艺经历

旅行岁月
1763年1月5日,回到萨尔茨堡;7月9日,与父母、姐姐开始了西欧的演出之行,地点包括慕尼黑、奥格斯堡、路德维希堡、施瓦辛根、美因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以及布鲁塞尔;11月18日,到达巴黎,并在此居留至1764年4月。

1764年,在凡尔赛宫拜访王室,印刷第一部作品集《小提琴奏鸣曲》(K.6与K.7);4月23日,到达伦敦,多次受到女王的接见,并在伦敦居留至1765年7月;同年,创作《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K.16),这也是莫扎特创作的第一部交响曲。

1765年7月,自伦敦返回,经敦刻尔克、里尔、根特、安特卫普、鹿特丹、海牙、阿姆斯特丹、梅赫伦、巴黎、第戎、里昂、日内瓦、洛桑、苏黎世、温特图尔、沙夫豪森、多瑙辛根、乌尔姆、迪林根、奥格斯堡和慕尼黑,于1766年1月抵达萨尔茨堡。

1766年5月10日,到达巴黎,回程经瑞士、多瑞艾辛根和慕尼黑;11月29日,到达萨尔茨堡。

1767年,创作《奉行初诫的责任》(K.35),拉丁文间奏曲《阿波罗与雅辛托斯》(K.38);9月11日与父母、姐姐第二次去维也纳,因躲避天花经布尔诺逃往奥尔明茨,但姐弟二人仍被染病。

1768年1月10日,回到维也纳,创作喜歌剧《装疯卖傻》(K.51),其在维也纳的首演被阴谋破坏;同年,创作歌唱剧《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K.50)。

1769年1月5日,回到萨尔茨堡,《装疯卖傻》首演;11月14日,被任命为萨尔茨堡宫廷乐团第三小提琴手(无薪俸);12月13日,与父亲首次去意大利。

1770年,在意大利的停留地点包括维罗纳、米兰、博洛尼亚、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以及威尼斯;同年,由教皇授予“金马刺骑士”头衔,并师从乔凡尼·巴蒂斯塔·马蒂尼神父学习对位法,加入博洛尼亚爱乐协会;12月26日,歌剧《庞都过往米特里达特》(K.87)在米兰首演 。

1771年3月28日,回到萨尔茨堡,创作清唱剧《解放了的贝图利亚》(K.118);8月13日,与父亲开始第二次意大利之行,经因斯布鲁克、布里克森、博尔扎诺、特伦托、罗维雷托、维罗纳、布雷西亚到米兰;10月17日,戏剧康塔塔《阿斯卡尼奥在阿尔巴》(K.111)在米兰首演;12月,回到萨尔茨堡。

1772年,僧侣希罗尼姆斯·科洛雷多成为萨尔茨堡亲王兼大主教,莫扎特被任命为有较高薪俸的萨尔茨堡宫廷乐团首席小提琴;10月24日,与父亲第三次去意大利,经因斯布鲁克、布里克森、博尔扎诺、特伦托、罗韦雷托和维罗纳至米兰;12月26日,歌剧《卢奥·西拉》(K.135)在米兰首演。

萨尔茨堡时期
1773年3月13日,回到萨尔茨堡;7月中旬,与父亲第三次去维也纳;9月底,回到萨尔茨堡。1774年12月6日,同父亲去慕尼黑。

1775年1月13日,喜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K.196)在慕尼黑首演;3月7日,返回萨尔茨堡,并创作《小提琴协奏曲》。

1777年,被萨尔茨堡宫廷乐团解职;9月23日,与母亲去巴黎,在慕尼黑宫廷求职面试,在奥格斯堡停留;10月30日,到达曼海姆,试图就职于曼海姆宫廷,并结识了弗里多林·韦伯一家,爱上了阿罗伊西亚·韦伯 。

1778年1月底,与弗里多林和阿罗伊西亚·韦伯去基尔希海姆波兰登宫廷;3月23日,到达巴黎,创作《D大调第三十一(“巴黎”)交响曲》(K.297);7月3日,莫扎特的母亲在巴黎去世;9月26日,离开巴黎返回萨尔茨堡,途经斯特拉斯堡、曼海姆、凯泽斯劳滕和慕尼黑。1779年1月中旬,抵达萨尔茨堡;1月17日,被任命为萨尔茨堡宫廷管风琴师。

从萨尔茨堡到维也纳
1780年11月,独自去慕尼黑。1781年1月29日,正歌剧《克里特王伊多梅纽斯》(K.366)在慕尼黑首演,父亲和姐姐也到慕尼黑观看了演出;3月16日,应萨尔茨堡科洛雷多大主教之命到达维也纳,并与大主教发生争吵;5月初,迁居到契齐琳·韦伯家;6月8日,莫扎特辞去萨尔茨堡的职务。

1782年4月开始,参加男爵斯维腾的音乐小组(研究巴赫、亨德尔);7月16日,歌剧《后宫诱逃》(K.384)在维也纳首演;8月4日,莫扎特康斯坦泽·韦伯结婚 。

1783年7月底,与康斯坦泽一同前往萨尔茨堡看望父亲;10月30日,在返程途中抵达林茨,并创作《C大调第三十六(“林茨”)交响曲》(K.425);11月底,回到维也纳。

维也纳时期
1784年,参与多场音乐会演出;12月14日,加入维也纳共济会“慈善会”。1785年,签订多场音乐会合约;同年,父亲利奥波德来访维也纳;同年,完成题献给作曲家约瑟夫·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1786年5月1日,歌剧《费加罗的婚礼》(K.492)在维也纳首演 。

1787年1月8日至月中,第一次去布拉格,并举行了《D大调第三十八(“布拉格”)交响曲》(K.504)的首演;10月1日至11月中旬,第二次去布拉格;10月29日,歌剧《唐·璜》在布拉格首演;12月7日,被任命为奥匈帝国宫廷王室乐师。1788年,创作了《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

生涯末期
1789年4月8日,与K.利希诺夫斯基去柏林,途经布拉格、德累斯顿、莱比锡,来到波茨坦。1790年1月26日,歌剧《女人心》(K.588)在维也纳首演;9月,应邀去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参加利奥波德二世的加冕礼,去时经美因茨,返程经曼海姆与慕尼黑。

1791年5月9日,被确定为圣·斯特凡大教堂乐队副乐长(无薪俸);8月底至9月中,去布拉格;9月6日,歌剧《狄托的仁慈》(K.621)在布拉格首演;9月30日,歌剧《魔笛》在席卡内德租用的、处于维登城关的“自由之所”剧院首演;同年,创作了《安魂曲》,未完成;11月20日,卧病不起;12月5日,去世;12月6日,根据死亡登记簿的记载,被葬于维也纳圣·马克斯墓地。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代表作品

1862年,莫扎特所创作的六百多首音乐作品被路德维希·冯·克歇尔按照年份列举和编号整理成作品编目,后来又被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等人重新编定,但“克歇尔”和“K”成为了检索莫扎特的通用编号。此作品编号以克歇尔(Ludwig von Kochel)的编号(K.)为序,包括20余部歌剧、41部交响曲、50余部协奏曲、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协奏曲、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23首弦乐四重奏,以及数部嬉游曲、舞曲、声乐曲及宗教乐曲 。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作品特色

莫扎特善于把艺术中美好的东西和渗透生活的深刻性结合起来,再把强大的力量、直率的气质和刚毅的意志以及现实意义的感觉结合 。其作品具有古典乐派的严谨,对称的特点以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他的艺术歌曲中,令人称道的是诗与音乐完美的结合,贯穿了他的创作时期的始终,因此也体现出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点 。他的音乐作品主题完整,有着鲜明的轮廓,细小的结构单位之间也有精致的、动机的联系 。


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之一,其大量作品涉及各种体裁,其音乐博采德、奥、意、法诸国精华,风格典雅,感情真挚,朝气明快。后期的作品,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富于创新精神,思维活跃。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美妙动听、晶莹剔透、充满幽默感。 钢琴奏鸣曲。


欢愉畅快、旋律优美、合声简洁、情绪明朗乐观,洋溢着青春活力,仿佛让人进入了一个无忧的世界。


如《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K.331)中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其主题简洁而极其节奏化。八分音符均整一贯的节奏,加上十六分音符来提高活泼感,全曲表现出一种带有童贞般的单纯。


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在钢琴协奏曲中更多强调的是明暗法而不是对位法。在他的钢琴协奏曲中,富有创作精神并且思维活跃,也是其器乐协奏曲的精华,齐奏声部和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完美的境界。


从莫扎特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K.595)中可以感觉到有种“与世辞别”的性质,但是在这种与优美、深远的钢琴协奏曲的“告别”之中,它显得豁达而超然。


交响曲
在交响曲方面,莫扎特重视各乐章之间以及乐章中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自然流畅的旋律和精致复杂的技巧引人人胜 。因受到不同风格的影响而带有模仿不同风格的痕迹 。


《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是莫扎特写过的最阴沉、最豪放、最狂暴的一部作品。这部交响曲的所有乐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调就是抒情加上悲怆,同时又充斥着愤懑激昂,倾诉了作曲家的哀怨、生活的无奈。


歌剧
朴素、生动、有力,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


《费加罗的婚姻》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之一,莫扎特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巧妙地使用音乐形式,使音乐与戏剧的高度融合。

 早期
在莫扎特的早期创作时期,其作品受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的影响较为深刻,尤其在建筑、文学、历史背景上都有不同方面的影射。


中期
在莫扎特的创作中期,他的作品更显出一种轻松、愉快和简单高贵的特点。从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自由”、“向往”和“憧憬”的情感。在维也纳的旅行演出中,莫扎特接受了当时最先进的艺术熏陶,同时也学到了更为先进的歌剧、歌曲的写作手法及和声对位。这为他日后的歌剧领域中的地位和艺术歌曲伴奏中形成的独特的和声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期
莫扎特创作最后十年——维也纳时期,是他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个时期中影响莫扎特的最重要的人是海顿。期间,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更为复杂,情节更加生动,音乐和舞台的结合更为一致;在艺术歌曲作品中,钢琴伴奏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参与歌曲中艺术形象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