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re Schaeffer(DJ)是一名法国作曲家、作家、工程师,电子音乐的先驱。他被视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实验音乐、电子音乐家之一。1948年他的作品Étude aux chemins de fer是电子音乐诞生的标志。
别名:皮埃尔·舍费尔
国籍:法国
出生地:大东部大区南锡市
生日:1910年8月14日(逝世于1995年08月19日)
身高:180cm
职业:Composer, musician, writer, engineer, professor, broadcaster, acoustician, musicologist
风格:Musique Concrète
厂牌:GRMC/GRM
出道时间:1942
皮埃尔·亨利·马瑞·舍费尔(Pierre Henri Marie Schaeffer(DJ) ;1910年8月14日-1995年8月19日),或译皮耶·薛菲,是一名法国作曲家、作家、工程师,电子音乐的先驱,发明了具体音乐。除音乐上的贡献外,他还写过一些散文、短篇小说和剧本。
他被视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实验音乐、电子音乐家之一。1948年他用在巴黎地铁录制的声音组合成的《地铁练习曲》(Étude aux chemins de fer,收录于Cinq études de bruits)是电子音乐诞生的标志
他出生于南希,父亲是名小提琴演奏家,母亲是名歌手,但他的父母并不鼓励他学习音乐,而是希望他成为一名工程师。他1929年进入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后来转入高等电力学院,1934年毕业。
1934年,他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在斯特拉斯堡工作,1935年结识伊丽莎白·施密特(Elisabeth Schmitt),同年二人结婚,婚后育有一女。婚后他搬到巴黎,1936年进入一家法国无线电台(Radiodiffusion Française)工作。在巴黎,他开始研究音乐。
1942年,他创办了电子音乐工作室Studio d' Essai(后来的Club d'Essai),并录制了他的第一部作品。1951年,他在法国广播电台又创办了一个工作室(Groupe de Recherche de Musique Concrèt,GRMC),开始使用磁带录音。1952年,他写就了《寻找具体音乐》(In Search of a Concrete Music)一书。1958年,他和吕克·费拉利、贝尔纳·马什创立了法国国家视听研究院电子音乐研究中心(INA-GRM)。1968年至1980年之间,他主要负责教学工作,在巴黎音乐学院担任客座教授。
1988年亚美尼亚大地震发生后,他随488人的法国救援队前往列宁纳坎救助伤者,1995年去世。
他曾在法国期刊《音乐评论》(Revue Musicale)上发表过文章,出版过《电影的非视觉元素》(The Non-Visual Element of Films,1946)、《世俗游戏》(Secular Games,1946,剧本)、《克洛塔尔·尼可》(Chlothar Nicole,1938,短篇小说)等。
Pierre Schaeffer(DJ)代表作品:Étude aux chemins de fer、《地铁练习曲》、《寻找具体音乐》、《电影的非视觉元素》(The Non-Visual Element of Films,1946)、《世俗游戏》(Secular Games,1946,剧本)、《克洛塔尔·尼可》(Chlothar Nicole,1938,短篇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