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碰铃在音乐中的用途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2-11 发布用户: -7喜加糖- 标签: 碰铃

问题概述:

碰铃在音乐中的用途是什么?碰铃在中国流行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碰铃在音乐中的用途是什么?

碰铃在音乐中有很多用途。它可以作为主奏乐器,也可以作为伴奏乐器,可以表现音乐的强拍,也可以表现音乐的弱拍。碰铃的音色清脆、柔和且高而轻,在打击乐器演奏中属高音乐器,常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十番锣鼓、浙东吹打、福建南音、闽南十音、辽南鼓吹、山东鼓吹、西安鼓乐等民间器乐合奏,京剧、河北梆子、晋剧、川剧等地方戏曲和歌舞伴奏。它也常与小木鱼配合用于合奏或伴奏,在藏族地区用于堆谐、囊玛歌舞中,常由女艺人边唱边奏。此外,碰铃也是宗教法器,用于佛教寺院诵经等法事活动中,有的寺院还只用单铃,由右手执棰敲击。


碰铃在中国流行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碰铃在中国流行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386年—589年),这一时期已经在中国流传。在敦煌千佛洞的北魏(386年—556年)壁画中,北魏云岗石窟和司马金龙墓门石雕中也有演奏碰铃的伎乐人形象。唐代贞元年间(785年—804年),骠国(今缅甸)来中国献乐,称其为铃钹。六世纪初,钹在民间已很流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网站。

您觉得这个回答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没用)

乐器相关百科

碰铃

碰铃,古代称铃钹。满、蒙古、藏、纳西、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丁夏。因流传地区的不同,在民间又有撞铃、双磬、声声、水水等名称,陕西则称甩子,也有简称为铃的。流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久,南北朝时(386年-589年)已在我国流传。在敦煌千佛洞的北魏(386年-556年) 壁画中,北魏云岗石窟和司马金龙墓门石雕中也有演奏碰铃的伎乐人形象。唐代贞元年间 (785年-804年)骠国(今缅甸)来我国献乐,称其为铃钹。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

拨弦乐器

拨弦乐器是弦鸣乐器的一种。可以通过使用者的不同操作来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琴弦的震动来达到使用者演奏、抒情的目的。演奏者主要通过拨弦来完成演奏。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弦鸣乐器

弦鸣乐器, 由绷紧的、 振动的弦为声源的乐器的通称,通常用"弦乐器"称呼。当需要精确的、以乐器学、声学为依据的名称时,就用"弦鸣乐器"这个名词来代替"弦乐器"。 根据激励方式,它的三大基本类型分为:擦弦(friction)弦鸣乐器、击弦(struck)弦鸣乐器、拨弦(plucked)弦鸣乐器。

拉弦乐器

我国拉弦乐器是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二胡、京胡、板胡、高胡、中胡、革胡、马头琴等。其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以各种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具有丰富、细腻的表现力。

膜鸣乐器

膜鸣乐器,凡由紧绷的膜振动发音的乐器都属此类。它是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五大类之一。这类乐器均以张紧的膜为声源体,通过敲击、摩擦或以声波等方式激发使其振动发声。

圆号

圆号,又称法国号,是唇振动气鸣乐器,被称作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铜管乐器,铜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状号嘴,喇叭口较大。圆号虽属于铜管乐器但不但能吹出铜管嘹亮的声音还能吹出木管的柔美之音。圆号声音柔和、丰满,和木管、弦乐器的声音能很好地融合。在交响乐队中 ,通常使用4支圆号。

电子乐器

电子乐器所指的是乐手通过特定手段触发电子信号,使其利用电子技术来通过电声设备发出声音的乐器, 如电子琴、电钢琴、电子合成器、电子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