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曲 套曲 视频 工具 音乐人

小鼓乐器的介绍?

发布时间:2023-01-02 发布用户: 電鰻小姐 标签: 打击乐器 小鼓

问题概述:

小鼓乐器的介绍?小鼓的种类?

小鼓乐器的介绍

1、小鼓是棰击膜鸣乐器,也是打击乐器的一种,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省区。小鼓多用于民间,过年时有用。 

2、各民族的小鼓,因流行地域和使用场合的不同,在形制上也有区别,它们多用于民族传统节日、婚丧喜庆场合、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伴奏。

3、小鼓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小鼓的奏法与大鼓基本相同,但由于鼓面较小,音色的变化不如大鼓明显。小鼓用于演奏较密集的音型。小鼓击音比大鼓高,声音较结实,余音较短。小鼓常参加合奏或伴奏,与其它敲击乐器同时或交替击奏。

小鼓的种类

1、壮族的小鼓

壮族的小鼓,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各地。鼓框用杉木或杂木板拼合而成,呈扁圆形,鼓腰略成拱形,两面蒙以牛皮,皮面四周用单排大帽铜钉固定,鼓面直径30厘米、鼓高22厘米。鼓框外表涂以红漆,鼓腰周围置三个铜制鼓环(图)。演奏时,将鼓置于鼓架或木凳上,双手各执一木制鼓棰击奏,发音短促,音色清脆,常用于八音乐队合奏或为壮剧伴奏,是离不开的节奏乐器。也用于民族节日庆祝或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中。

2、土家族的小鼓

土家族的小鼓,又称棋子鼓。流行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鼓框用一整段梧桐木或松木挖空制成。呈扁圆形。单面或双面蒙以牛皮或羊皮,皮边四周用鼓钉固定。规格不一,单面蒙皮的鼓,鼓面直径27厘米、鼓高15厘米;双面蒙皮的鼓,鼓面直径35厘米、鼓高18厘米,鼓框两侧各置一鼓环,两环间以鼓带相连。鼓棰木制,棰长20厘米,呈直棒形。演奏时,奏者将鼓带挂于颈项,使鼓面平置腹前,两手各执一棰击奏。为使行进中演奏方便,还在鼓框外侧围以较长竹片,并将竹片两端夹于奏者腰部两侧,使鼓身稳定不动。用于土家族传统民族节日和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它常与钩锣、溜子锣、冬子锣、头钹、二钹等乐器一起组成打击乐器合奏,称花锣鼓,如再加一支唢呐演奏,则称吹锣鼓。棋子鼓在以上两种合奏中,都居于领奏地位,是土家族重要的节奏乐器。

3、西洋小鼓

小军鼓(Snare drum,别称小鼓、响弦鼓),是一种具有响弦(Snare)横置在鼓面的打击乐器。 常出现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等,以一线或者低音谱记谱。在各类乐队中与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与大鼓同时使用。但小鼓不象大鼓那样用来加强强拍,而是在弱拍上敲击细小的节奏,以调和音色,增强乐曲的节奏感。小鼓的音响穿透力强,力度变化大,还可以通过在鼓面上盖绒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来改变音色,能奏出各种气氛,表现力非常丰富。

您觉得这个回答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没用)

乐器相关百科

小鼓

小鼓是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省区。小鼓多用于民间,过年时有用。

体鸣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缶、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打击乐

音乐名词。 乐器分类名称之一。 凡用打、击方式发声的乐器(打弦乐器除外)统称为打击乐(器)。戏曲中称为武场。 京剧打击乐以鼓板(檀板与单皮鼓),大锣,铙钹,小锣四大件乐器为主。

军鼓

军鼓(英文:snare drum)击奏膜鸣打击乐器。由金属框架和两端蒙着塑料或皮革制成的面组成的圆鼓。在交响乐队、行进的军乐队和爵士乐队中广泛使用。军鼓的型号千差万别,其直径和深度亦不相同。敲击那一面的顶部被称为敲击膜;底部由绷在皮面上的响弦(由一串羊肠、尼龙或钢丝制成的弦)组成,称为响弦面。击敲鼓面时,响弦面的弦发生共振,产生格格的响声。音质可通过将弦拧松而改变,使鼓发出低沉、暗淡声音;也可在敲击面上放一块布,产生弱音效果。用两个木制、胶合木或金属制成的鼓槌演奏。由鼓槌所获得的特殊效果有滚奏、快速装饰音等。大多是在军乐队中或特大节日庆典上使用。

铃鼓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铃鼓又称“手鼓”,无论在民间舞蹈或乐队伴奏中,铃鼓都是一种色彩性很强的节奏打击乐器,可用作伴奏、伴舞和伴歌,节奏自由,任凭演奏者即兴发挥。